楊上善

鍼灸學家 醫家 鍼灸學 隋唐時期 中醫學家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áng shàng shàn

2 英文參考

Yang Shangsha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楊上善爲隋唐時期著名醫學家。籍貫不詳。曾任太醫侍御,頗有名望。編、注有《黃帝內經太素》和《黃帝內經明堂類成》等,後者爲鍼灸經脈專書。[1] [2]

楊上善(585~670年)嘗先後任隋太醫侍御、唐太子文學、太子司儀郎。精於醫,診療無不愈。於《黃帝內經》深感興趣,研究頗深。嘗效法皇甫謐,對《黃帝內經素問》、《黃帝內經靈樞》加以重新編排、註釋,成《黃帝內經太素》三十卷,此爲最早之《內經》注本,有甚高之文獻價值。又著《黃帝內經明堂類成》,系鍼灸經穴方面之專著,在唐代影響很大,被定爲必修課本。前書佚其中七卷,後書則僅存一卷殘書。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