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甫谧
曾汇集《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的有关内容,取其精要,删其浮辞,撰成《针灸甲乙经》十卷,对针灸学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说、腧穴定取、刺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都作了一次系统的总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皇甫谧215-282年。
-
皇甫士安
皇甫士安即皇甫谧。曾汇集《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的有关内容,取其精要,删其浮辞,撰成《针灸甲乙经》十卷,对针灸学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说、腧穴定取、刺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都作了一次系统的总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
皇甫静
皇甫静即皇甫谧。曾汇集《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的有关内容,取其精要,删其浮辞,撰成《针灸甲乙经》十卷,对针灸学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说、腧穴定取、刺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都作了一次系统的总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
玄晏先生
玄晏先生即皇甫谧。中年患风痹症,由于讲究服石,致身体极度瘦弱,辗转床侧,甚至一度有自杀之念。后曾专心攻读医书,曾汇集《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三部医书加以编辑,撰成《针灸甲乙经》一书。此外还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烈女传》、《逸士传》、《玄晏春秋》等。
-
帝王世纪
《帝王世纪》为书名。晋·皇甫谧撰。该书是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一部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内容多采自经传图纬及诸子杂书,载录了许多《史记》及两《汉书》阙而不备的史事,分星野,考都邑,叙垦田,计户口,“宣圣之成典,复内史之遗则,远追绳契,附会恒滋,揆于载笔,足资多识”。
-
黄帝三部针经音义
《黄帝三部针经音义》为书名。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又名《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简称《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撰。本书以《黄帝内经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已佚)三书为主要依据,“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对国内外的针灸学发展均有重大影响。
-
历代名医考
《历代名医考》为医史著作。又名《医学源流》、《医原图》。明代熊均(宗立、道轩、勿听子)著。见《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该书收集伏羲、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孙思邈、韦讯等13位医家的生平事迹及学术思想。
-
甲乙经
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又名《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简称《针灸甲乙经》。本书以《黄帝内经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已佚)三书为主要依据,“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
-
孔穴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称引《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腧穴泛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文献上还有“气穴”、“孔穴”、“骨空”“穴位”“穴道”等不同名称。腧穴分经穴和经外穴两大类。此外,还有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而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定取的称为阿是穴。
-
孙鼎宜
孙鼎宜为清代针灸学家。曾辑《明堂孔穴附针灸治要》一书。参见《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为书名。撰人不详。见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原书已佚,《针灸甲乙经》保留其内容。
-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为书名。见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原书已佚,《针灸甲乙经》保留其内容。2.孙鼎宜重辑。成书于己酉年(1909年)。书据《针灸甲乙经》文,除去其引自《针经》和《黄帝内经素问》的部分。第一卷称《明堂孔穴》,列载孔穴的部位;本书后被编入“孙氏医学丛书”中,由中华书局出版。
-
曲祖贻
曲祖贻为现代针灸学家。北京市人。针药并擅,尤精针灸。著有《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等书。
-
灵枢
又称《灵枢经》。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黄帝内经素问》、《九卷》或《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记亡失”。《黄帝内经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至南宋初期。
-
杨上善
杨上善为隋唐时期著名医学家。670年)尝先后任隋太医侍御、唐太子文学、太子司仪郎。尝效法皇甫谧,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加以重新编排、注释,成《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此为最早之《内经》注本,有甚高之文献价值。又著《黄帝内经明堂类成》,系针灸经穴方面之专著,在唐代影响很大,被定为必修课本。
-
九卷
又称《灵枢经》。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黄帝内经素问》、《九卷》或《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记亡失”。《黄帝内经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至南宋初期。
-
九虚
又称《灵枢经》。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黄帝内经素问》、《九卷》或《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记亡失”。《黄帝内经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至南宋初期。
-
甘肃省爱婴医院
爱婴医院是以促进母婴健康为中心,以提高产儿科服务质量为核心,为孕产妇和婴幼儿提供科学化、标准化、便利化的健康服务的一类医疗机构,包括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产专科医院、儿童专科医院、民营医院等。
-
针灸甲乙经
概述:《针灸甲乙经》为针灸学著作。魏晋间皇甫谧撰。本书是将《黄帝内经素问》、《针经》(即《黄帝内经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1949年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校勘本。
-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概述:《针灸甲乙经》为针灸学著作。魏晋间皇甫谧撰。本书是将《黄帝内经素问》、《针经》(即《黄帝内经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1949年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校勘本。
-
黄帝甲乙经
概述:《针灸甲乙经》为针灸学著作。魏晋间皇甫谧撰。本书是将《黄帝内经素问》、《针经》(即《黄帝内经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1949年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校勘本。
-
黄帝三部针经
概述:《针灸甲乙经》为针灸学著作。魏晋间皇甫谧撰。本书是将《黄帝内经素问》、《针经》(即《黄帝内经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1949年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校勘本。
-
伯高
伯高为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名医。晋代史学家、医学家皇甫谧撰《黄帝针灸甲乙经》,曾指出:“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侯,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之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其论至妙”。可知伯高之为医是以针灸之理论、临床和熨法等外治为特长,同时,对脉理亦多有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