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註解
胸膜腔內的壓力爲胸膜腔內壓(intrapleural pressure).
胸膜腔是一個潛在的腔,髒層和壁層之間僅有少量漿液把它們粘附在一起,這一薄層液體,不僅起着滑潤作用,減少呼吸運動時的摩擦,還由於分子間的吸附作用,使兩層胸膜互相貼緊,不易因胸廓增大或肺的縮小而分開。在呼吸時,胸膜腔的容積並無增減,而只是胸膜腔內的壓力發生改變。
4 胸膜腔內壓的測定
胸膜腔內壓可用兩種方法進行測定。一種是直接法,將與檢壓計相連接的注射針頭斜刺入胸膜腔內,檢壓計的液而即可直接指示胸膜腔內的壓力(圖5-2左)。直接法的缺點是有刺破胸膜髒層和肺的危險。另一種方法是間接法,讓受試者吞下帶有薄壁氣囊的導管至下胸部的食管,由測量呼吸過程中食管內壓變化來間接地指示胸膜腔內壓變化。這是因爲食管在胸內介於肺和胸壁之間,食管壁薄而軟,在呼吸過程中兩者的變化值基本一致。故可以測食管內壓力的變化以間接反映胸膜腔內壓的變化。
測量表明胸膜腔內壓比大氣壓低,爲負壓。平靜呼氣末胸膜腔內壓約爲-0.665—-0.399kPa(-5—-3mmHg),吸氣末約爲-1.33—-0.665kPa(-10—-5mmHg)。關閉聲門,用力吸氣,胸膜腔內壓可降至-11.97kPa(-90mmHg),用力呼氣時,可升高到14.63kPa(110mmHg)。胸膜腔內負壓不便作用於肺,牽引其擴張,也作用於胸腔內其它器官,特別是壁薄而可擴張性大的腔靜脈和胸導管等,影響靜脈血和淋巴液的迴流。
5 胸膜腔內負壓的成因
胸膜腔內負壓是出生後發展起來的。嬰兒出生後,肺即隨胸廓的擴張而增大,此時期胸膜腔內負壓很小。以後由於胸廓的發育速度大於肺的發育速度,使胸廓容積大於肺的自然容積,由於二者都具有彈性,胸廓欲向外擴大,而肺則要向內縮小,而二者又不能分開。於是胸廓的容積比其自然容積爲小;而肺的容積比其自然容積大。如剪開胸腔使之與大氣壓相通,破壞胸膜兩層之間的依從關係,發現肺向內萎縮,而胸廓則向外擴大。這也證明了胸膜腔內壓低於大氣壓,爲負壓。胸膜腔內壓實質上是加於胸膜表面的壓力所間接形成的。在肺處於吸氣末或呼氣末靜止狀態時,作用於胸膜內層表面的壓力有兩種:一種是肺內壓,此時肺內壓等於大氣壓,這種壓力使肺擴張;另一種是肺由於被動擴張而產生的彈性回縮力,其方向與前者正好相反。因此胸膜腔內壓力實際反映了這兩種作用力的關係。爲兩者相反力的代數和。即:胸膜腔內壓=肺內壓-肺泡回縮力
在吸氣末或呼氣末,肺內壓=大氣壓,故胸膜腔內壓正好等於肺泡回縮力的負值。肺泡擴張越大,回縮力也越大,相應胸膜腔內壓的負值也大、在平靜呼吸時,不論吸氣期或呼氣期,胸膜腔內壓均低於大氣壓呈負壓。但是,如果關閉聲門或上呼吸道阻塞時,劇烈咳嗽,是一種用力呼氣運動,胸膜腔內壓可升高到 14.63kPa,胸膜腔內壓是正壓。這是由於用力呼氣時,氣體不能呼出,而肺又回縮,使肺內壓急劇升高,造成胸膜腔內壓成正壓。在此時,如果用力吸氣,肺容積擴大,但氣體不能吸入肺內,使肺內壓劇烈下降,造成胸膜腔內壓負值更大。這也表明胸膜腔內壓與肺內壓、肺泡彈性回縮力的關係。
胸膜腔內負壓對循環功能也有重要影響。負壓可以使壁薄的心房、腔靜脈和胸導管等的容積也增大,使其中血壓降低,有助於靜脈血迴流入心。負壓值的增大或減小,靜脈回心血流量也相應增加或減少。在氣胸時,即胸膜腔與外界空氣相通(胸壁貫穿性創傷或肺泡破裂)時,造成胸膜腔正壓,不僅影響呼吸功能,也影響循環功能。肺通氣的動力只是肺通氣的一個方面,在肺道通氣過程中還有阻力,動力克服阻力之後,才能完成通氣。動力,阻力這一對矛盾間的力量對比還決定了肺通氣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