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喉再造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īn hóu zài zào shù

2 註解

新喉再造術是80年代發展的一項新技術,於1981年由上海醫科大學黃鶴年首創。主要應用於患喉癌需行次全喉切除術患者,在根除病變的基礎上,對喉的發音、呼吸和吞嚥三種功能進行重建。喉重建是由arslan serafini(1971)首創氣管與咽直接吻合方法,以頸段氣管上端代替喉部,使發音和呼吸功能重建有了較大的進展,國內外喉科專家們曾不斷加以改進,但還存在誤咽,易導致肺部感染,甚至有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的報道,對發音和吞嚥功能發生矛盾的問題,尚未能妥善解決,其主要原因是因頸段氣管解剖結構上尚未能代替喉的生理功能。因此,作用創用以自體軟骨、骨、肌肉神經組織進行重建新喉再造術

3 手術圖解

圖1 將外軟骨膜作書頁狀分離

圖2 環甲膜開窗

圖3 側進途徑自下而上作次全喉切除

圖4 示自下而上,自健側至患側作次全喉切除

圖5 保留甲狀軟骨翼板外後緣

圖6 將胸骨舌骨肌再造新聲門

4 適應

Ⅱ~Ⅲ期喉癌,不宜單純放療,又不需作全喉截除術者。

5 手術器械

除一般外科器械外,需備有一把電動圓鋸。

6 術前準備

術前要詳作喉鏡檢查判斷癌腫是侵犯一側或雙聲帶,並通過喉側位x線拍片、喉部體層折片、必要時ct掃描等確定癌腫的部位和浸潤的範圍以及甲狀軟骨是否累及等。

7 麻醉

可採用頸叢麻醉、全麻或針麻

8 手術方法

1.取仰臥位,墊高肩部,頭向後仰,旁置沙袋固定。

2.切口舌骨上緣至胸骨上窩作正中線垂直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頸闊肌。

3.分離喉周諸肌 先分離胸骨甲狀肌,再分離甲狀舌骨肌,將其切斷、結紮。暴露甲狀軟骨翼板。

4.分離骨膜 檢查甲狀軟骨有無癌腫侵犯,若該軟骨完整,則將其外軟骨膜正中切開,向兩側作書頁狀分離(圖1)。

5.切斷或分離甲狀腺峽部 緊貼氣管正中前壁,分離甲狀腺峽部,用血管鉗夾緊後,於中線切斷,以絲線作貫穿縫合結紮。

6.氣管切開 於頸段氣管第3~4環行氣管切開,並由此導入氣管插管。

7.開窗 於環甲膜處開一小窗,向聲門下窺視,明確腫瘤範圍,以判斷作次全喉切除可全喉切除(圖2)。

8.側進途徑 若聲門下侵犯不明顯,則從健側或病變較少一側的甲狀軟骨板距外後緣1/3處,取側途徑以圓鋸鋸開甲狀軟骨板,自下而上,自病變較少一側至主要病變側,進入喉腔作次全喉切除(圖3、4、5)。病變側的甲狀軟骨板在根除病變的原則上,若軟骨板完整未受腫瘤侵犯,可距外後緣1/4處鋸斷加以保留,作爲新喉的後支架。取側途徑的次全喉切除術能避免常規的正中線喉裂開術易接觸癌腫,難以控制安全邊緣的缺點。該途徑有較遠地離開癌腫區,能清楚地在明視下翻開喉腔,易於控制切取安全邊緣,減少復發的優點。

9.再造聲門 將兩側胸骨舌骨肌膜帶蒂遊離,移植喉腔內,作爲喉腔的襯裏,並摺疊成聲門狀(圖6)。再造新聲門,並以喉擴張水囊固定。

10.舌骨轉移 分離舌骨上下緣附着的肌叢,將其一側在外緣1/5處切斷,另側帶蒂向前下方作180°轉位,依次縫合,作爲再造新喉的前支架。

若病變範圍較廣,需作喉切除術,不能保留喉返神經,不能保持正常的梨狀窩結構時,則遊離出兩側喉返神經,並連同其支配的部分環杓肌纖維,將該神經肌肉移植於新喉的側後壁,以求恢復新聲口的括約反射作用。再造梨狀窩結構方法是:相當於頸段氣管上口後方的喉咽粘膜區,設計出左右兩個袋狀結構,以腸衣線貫穿縫合,並固於胸鎖乳突肌的外側下段,形成新的梨狀窩,以求改善吞嚥功能

9 注意事項

1.當喉切除後,應立即在手術檯上詳查標本的安全邊緣,若有不足之處,即在相應部位加以補加。最好儘量作快速病理定位檢查

2.再造聲門的術腔要徹底止血,並以喉擴張水囊妥善壓迫,防止術後出血

3.術中應使用帶有氣囊的氣管插管妥善堵塞氣管上段,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4.術中應放好鼻飼胃管,使減少吞嚥動作,促進傷口早期癒合。

10 術後處理

1.術後應鼻飼流質,2~3周後如飲水時無嗆咳,可以拔除鼻飼管,改用口服。

2.術後1~2周後將喉擴張水囊內水放出,從鼻孔中拔出水囊。

3.術後3月若喉鏡檢查喉腔光滑,無狹窄等情,可拔除氣管套管。

4.術後4周可鍛鍊發聲,加強談話訓練。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