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痛·肝虛證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脅痛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é tòng ·gān xū zhèng

2 英文參考

hypochondriac pain with liver deficiency syndrom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脅痛·肝虛證(hypochondriac pain with liver deficiency syndrome[1])爲病證名[2]。又稱肝虛脅痛,是指肝氣虛陰血虧,以脅肋隱隱作痛,體虛乏力筋惕肉瞤肌肉震顫等爲常見症的脅痛證候[2]

5 脅痛·肝虛證辨證治療

醫學入門·脅痛》:“虛者,肝血虛也,痛則悠悠不止,耳目䀮瞶,善恐如人將捕,五物湯柴胡梢,或五積散麻黃青木香青皮。”

金匱翼·肝虛脅痛》:“肝虛者,肝陰虛也,陰虛則脈絀急,肝之脈貫膈布脅肋陰虛血燥,則經脈失養而痛,其症脅下筋急,不得太息目昏不明,爪枯色青,遇勞即甚,或忍飢即發者是也,滑氏補肝散。”

醫鈔類編·脅痛門》:“肝氣不足兩脅下痛筋急不得太息四肢厥冷,心腹痛,目不明瞭,爪甲枯,口面青,宜補肝湯。”

《嵩崖尊生書》卷七:“肝虛胸痛引脅背,宜補腎六味丸牛膝首烏。”

6 關於脅痛

脅痛(hypochondriac pain[3][3])爲症狀[4]。出《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是指以一側或兩側脅肋疼痛爲主要表現的疾病[4][4]。脅,指脅肋部,位於胸壁兩側,自腋部以下至第12肋骨之間[5]脅痛病因主要有情志不遂、飲食不節跌僕損傷、久病體虛等多種因素[6]。這些因素導致肝氣鬱結、肝失條達,瘀血停滯、痹阻脅絡,溼熱蘊結、肝失疏泄,肝陰不足絡脈失養等諸多病機變化,最終導致脅痛發生[6]脅痛實證氣滯血瘀溼熱爲主,多病程短,來勢急,症見疼痛較重而拒按,脈實有力;虛證多屬陰血不足,脈絡失養,症見其痛隱隱,綿綿不休,且病程長,來勢緩,並伴見全身陰血虧耗之證[6]

現代醫學中的肝、膽、胸膜等急慢性疾患以及脅間神經痛等病症,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膽道蛔蟲胸膜炎及後遺症引起的脅痛肋間神經痛可參照治療[6][7][7]

現常將脅痛分爲肝氣鬱結證膽腑鬱熱證肝火脅痛證肝經溼熱證瘀血阻絡證肝陰虛證肝虛證辨證治療,詳見脅痛條。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6.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92.
  5. ^ [5] 柴鐵劬主編.推拿療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6. ^ [6]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73-75.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2.

治療脅痛·肝虛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