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 清熱祛溼 中醫學 消腫解毒 中藥學
xià tián jú
下田菊爲中藥名,出自《全國中草藥彙編》[1]。
Xià Tián Jú
白龍鬚[雲南思茅]、水胡椒
風氣草、汗蘇麻[1]
菊科植物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 (L.)O.Ktze.的全草。分佈長江流域以南及沿海和西南各地[1]。
夏、秋採收,洗淨曬乾。
多年生草本,高30~100釐米。莖直立,基部稍平臥,着地生根,上部分枝,紫紅色,有細毛,下部光滑。葉對生,葉片廣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基部楔形,有柄,邊緣有粗鋸齒,葉面略有皺紋,具疏毛。秋季開白色或黃色小花。瘦果倒橢圓形,頂端有3~4條短而硬的冠毛。我國溫熱帶地區均有分佈。
苦,寒[1]。
清熱利溼,解毒消腫[1]。
1.治感冒發熱,支氣管炎,咽喉炎,扁桃體炎,黃疸型肝炎。煎服:9~15g[1]。
2.治癰癤瘡瘍,蛇咬傷。搗爛敷[1]。
內服:煎服:9~15g[1]。
外敷:搗爛敷[1]。
全草含貝殼杉烷型二萜類成分、下田菊酸和下田菊苷等[1]。
《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