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腫膏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āo zhǒng gāo

3 製法

共爲末。

4 功能主治

消腫止痛,化瘀接骨。治胸脅跌傷腫痛,或傷筋折骨者。

5 用法用量

薑汁熱酒調,乘熱塗腫處。

若動筋折骨,加山樟子葉,毛銀藤皮及葉各150克同前藥爲末,酒調暖敷,縛定。

6 摘錄

傷科彙纂》卷七

7 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二八六

7.1 方名

消腫膏

7.2 組成

雞子1枚,新出狗屎如雞子大。

7.3 主治

癰腫發背初作,及經10日以上,腫赤焮熱,毒氣盛,日夜疼痛百藥不效。

7.4 用法用量

於腫頭堅處貼之,以紙貼上,以帛抹之。時時看之,覺餅子熱即易,勿令轉動及歇氣,經1宿定。如多日患者,3日貼之,1日1易,至愈。

7.5 製備方法

上2味攪調和。微火熬令稀稠得所,捻作餅子。

8 普濟方》卷二八三

8.1 方名

消腫膏

8.2 組成

生烏麻油4兩,鉛丹(研)4兩,黃蠟4兩,熊脂1兩,松脂1兩,水銀半兩,硫黃(研)半兩,芒消(研)半兩。

8.3 主治

發背癰疽,一切惡瘡

8.4 用法用量

看瘡腫大小,以故帛攤貼之。未作膿便消。臘月臘日合亦良,其水銀熊脂掌中研,入諸藥。

8.5 製備方法

上取5月4日早,乾淨室中用銀石器炭火上微煎至初5日早,勿令息火,膏成。

9 《準繩·瘍醫》卷六

9.1 方名

消腫膏

9.2 組成

芙蓉葉5兩,紫金皮5兩,白芷3兩,當歸3兩,骨碎補3兩,獨活3兩,何首烏3兩,南星3兩,橙橘葉2兩,赤芍藥2兩,石菖蒲5錢,肉桂5錢。

9.3 主治

胸脅跌墮,打撲損傷腫痛,或動筋折骨

9.4 用法用量

以熱酒薑汁調,乘熱縛腫,因蔥汁茶清調和,溫縛。

9.5 加減

動筋折骨,加山樟子葉、毛銀藤皮及葉各5兩,同前爲末,酒調暖敷縛。

9.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