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解毒 止咳平喘 中醫學 中藥學
xiǎo yè shān lǜ dòu
小葉山綠豆爲中藥名,出自《廣西本草選編》,爲《本草綱目》記載的碎米柴之別名[1]。
辮子草、爬地香、哮靈草、小葉山綠豆[2]
豆科植物小葉三點金草Desmodium microphyllum (Thunb.) DC. 的全草。分佈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江西、福建、臺灣。[2]
甘,平[2]。
健脾利溼,止咳平喘,清熱解毒[2]。
1.治小兒疳積,慢性胃炎,黃疸,痢疾,泌尿繫結石,慢性氣管炎,哮喘,小兒肺炎,眼結膜炎。煎服:15~30g。[2]
2.治癰瘡,漆瘡,痔瘡,煎水洗;燙傷,研末油調塗;蛇咬傷,搗敷。[2]
本品含生物鹼、三萜皁苷、香豆素、糖類、蛋白質、油脂、揮發油、酸性樹脂、鞣質和酚類等成分[2]。
水浸出物對小鼠有鎮咳作用,對大鼠有祛痰作用,對豚鼠組胺性哮喘有預防作用。煎劑對離體腸管有解痙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