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清熱除溼 中藥學
xiǎo tiě zǐ
小鐵子爲中藥名,出自《雲南中草藥選》。即《中草藥通訊》(1972,(3):26)記載的鐵仔的別名[1]。
碎米棵、小鐵子、牙痛草、大紅袍、豆瓣柴[2]
紫金牛科植物鐵仔Myrsine africana L.的根或全株。分佈西南及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臺灣等地。[2]
苦、澀,平[2]。
清熱除溼,祛風止痛,收斂止血[2]。
1.治腸炎,痢疾,血淋,風溼痹痛,牙痛,咯血,血崩,便血,脫肛,子宮脫垂。煎服:9~30g。[2]
2.治咽喉腫痛。煎水含漱;刀傷出血。鮮葉搗敷;燒燙傷。鮮葉煎水洗創面。[2]
莖皮和葉均含鞣質。葉、果實和嫩枝均含鐵仔皁苷(Myrsine s aponin)。果實還含摁貝素、槲皮素。還含鐵仔醌等。[2]
葉及小枝的乙醇提取物或鐵仔皁苷對大鼠瓦克肉瘤-256有抑制作用,但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相距太近,毒性頗大。摁貝素對絛蟲有驅蟲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