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寄生蟲病 中醫診斷學 寄生蟲 九蟲 中醫兒科學 中醫病名 疾病
xiǎo ér náo chóng bìng
infantile oxyurias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infantile oxyurias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中醫藥學名詞》(2004):小兒蟯蟲病(infantile oxyuriasis[1])是指發生於小兒的蟯蟲病[1]。
《中醫藥學名詞》(2010):小兒蟯蟲病(infantile oxyuriasis[2])是指小兒感染蟯蟲引起的寄生蟲病[2]。
蟯蟲爲九蟲之一[3]。出《諸病源候論》卷五十。
《太平聖惠方》卷第九十二:“夫小兒蟯蟲者,此是九蟲內之一蟲也。形甚細小,如今之蝸蟲狀,亦因臟腑虛弱而致發。”其蟲寄生於腸下,晚間爬出肛門產卵,而致肛門奇癢[3]。
病久長期抓癢而致肛門周圍炎症、溼疹,並有面色萎黃,易怒,嗜食指甲等[3]。
治以殺蟲止癢爲主[3]。內服可用苦楝根皮、百部、榧子煎劑;外治可用韭菜煎湯每晚洗肛,或用大蒜打爛成泥狀,加菜油塗拭肛門周圍[3]。肛門溼疹,可用青黛散調黃連油膏外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