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疾病概述
先天性肌性斜頸是由於出生後一側的胸鎖乳突肌攣縮和纖維變性所致的一種畸形,患兒頭痛向患側,下頦轉向健側,同時合併面部不對稱,一般認爲其原因是難產時損傷了一側胸鎖乳肌,它不同於先天頸椎發育異常引起的骨性斜頸。治療越早越好,年齡越大,斜頸和臉部畸形越難於完全矯正。
5 症狀體徵
嬰兒出生後,一側胸鎖乳突肌即有腫塊,不易辨認,生後10天至2周腫塊變硬、不活動,呈梭形,5至8個月逐漸消退,胸鎖乳突肌纖維興萎縮,變短、呈條索狀,牽拉枕部偏向患側,下頜轉向健側肩部,面部健側飽滿,患側變小,眼睛不在一個水平線,嚴重者導致頸椎側凸畸形。
8 診斷檢查
診斷和鑑別診斷 先天性肌斜頸診斷無困難,應與其他原因所致斜頸鑑別:
1、骨性斜頸 頸椎異常如寰樞椎半脫位,半椎體等,X線檢查可確診。胸鎖乳突肌不攣縮。
9 治療方案
早發現,早治療,效果顯著。晚期斜頸畸形可以手術矯正,合併其他組織異常(如面部畸形、頸椎側凸)難於恢復正常。
1、手法矯正治療 初生確診後,由母親輕柔按摩熱敷,適度向健側牽拉頭部,睡眠時可用沙枕固定,隨着患兒生長,母親手法扳正力度增加,枕部旋向健側,下頦向患側,每日數次扳正,堅持不懈,多數可獲滿意療效。
2、手術療法 適合1歲以上患兒,一般採用鎖骨近端上一橫指處,作橫切口,對1—4歲患兒,病情輕者,僅切斷胸鎖乳突肌的鎖骨頭及胸骨頭,術後應用沙袋矯正,拆線後教育患兒下頦向患側,枕向健側旋轉,對4歲以上,畸形嚴重者,切除該肌鎖骨及胸骨頭2cm,偶爾還有軟組織攣縮,須由乳突沿胸鎖乳突肌切口,切除所有緊張的軟組織,直至該肌完全松,縫合傷口,頭放矯正位,頭頸胸石膏固定3—4周,術中勿損傷膈神經,頸外靜脈、頸總動脈個頸內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