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斜頸

骨與創傷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ān tiān xìng jī xié jǐng

2 疾病分類

骨與創傷

3 疾病概述

先天性肌性斜頸是由於出生後一側的胸鎖乳突肌攣縮和纖維變性所致的一種畸形,患兒頭痛向患側,下頦轉向健側,同時合併面部不對稱,一般認爲其原因是難產損傷了一側胸鎖乳肌,它不同於先天頸椎發育異常引起的骨性斜頸。治療越早越好,年齡越大,斜頸和臉部畸形越難於完全矯正

4 疾病描述

先天性肌斜頸是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性攣縮,頸部向一側偏斜畸形

5 症狀體徵

嬰兒出生後,一側胸鎖乳突肌即有腫塊,不易辨認,生後10天至2周腫塊變硬、不活動,呈梭形,5至8個月逐漸消退胸鎖乳突肌纖維萎縮,變短、呈條索狀,牽拉枕部偏向患側,下頜轉向健側肩部,面部健側飽滿,患側變小,眼睛不在一個水平線,嚴重者導致頸椎側凸畸形

6 疾病病因

多數學者認爲臀位異常分娩、產傷導致胸鎖乳突肌血腫機化,萎縮壞死瘢痕形成,此外還有子宮內、外感染、遺傳及動靜脈栓塞而致肌肉壞死等。

7 病理生理

先天性肌斜頸是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性攣縮,頸部向一側偏斜畸形

8 診斷檢查

診斷和鑑別診斷 先天性肌斜頸診斷無困難,應與其他原因所致斜頸鑑別:

1、骨性斜頸 頸椎異常如寰樞椎半脫位,半椎體等,X線檢查可確診。胸鎖乳突肌不攣縮。

2、頸部炎症 淋巴結腫大,有壓痛及全身症狀,胸鎖處突肌無攣縮。

3、眼肌異常 眼球外肌的肌力不平衡斜視以頸部偏斜調試物。

9 治療方案

早發現,早治療,效果顯著。晚期斜頸畸形可以手術矯正,合併其他組織異常(如面部畸形頸椎側凸)難於恢復正常。

1、手法矯正治療 初生確診後,由母親輕柔按摩熱敷,適度向健側牽拉頭部,睡眠時可用沙枕固定,隨着患兒生長,母親手法扳正力度增加,枕部旋向健側,下頦向患側,每日數次扳正,堅持不懈,多數可獲滿意療效。

2、手術療法 適合1歲以上患兒,一般採用鎖骨近端上一橫指處,作橫切口,對1—4歲患兒,病情輕者,僅切斷胸鎖乳突肌鎖骨頭及胸骨頭,術後應用沙袋矯正,拆線後教育患兒下頦向患側,枕向健側旋轉,對4歲以上,畸形嚴重者,切除該肌鎖骨胸骨頭2cm,偶爾還有軟組織攣縮,須由乳突沿胸鎖乳突肌切口,切除所有緊張的軟組織,直至該肌完全松,縫合傷口,頭放矯正位,頭頸胸石膏固定3—4周,術中勿損傷神經,頸外靜脈、頸總動脈個頸內靜脈

10 預後及預防

避免產傷。

11 特別提示

術後處理:頸圍領固定3個月,如6歲以上者應將頭部固定在過度矯正的位置,2歲以下者每天堅持頭頸部被動鍛鍊,以達到維持頭頸部活動範圍。有些學者主張術後4周,夜間穿支具,白天頭頸部功能活動鍛鍊。

治療愈早效果愈好。嬰兒期患者如堅持採用保守療法,絕大部分可以治癒。對1歲以上畸形嚴重,保守治療失敗者,應儘早手術矯正,以使頭面畸形得以完全依復正常。

12 相關出處

外科學第五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