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瞼睫毛下皮膚入路

前路開眶 手術 眼科手術 眼眶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à jiǎn jié máo xià pí fū rù lù

2 英文參考

subciliary approach

4 分類

眼科/眼眶手術/前路開眶

5 ICD編碼

16.0904

6 概述

手術入路的選擇是根據病變的位置而決定的,但病變本身是多變的,所以手術入路不是恆定的,可能有幾種方法,應選擇其中較方便、損傷較小的入路。前路開眶術式較多,根據病變的性質、範圍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手術入路。

下瞼睫毛下皮膚入路是眶下部皮膚入路的改良手術,其優點在於切口隱蔽,外觀瘢痕小,術野較寬闊。

7 適應

下瞼睫毛下皮膚入路適用於:

1.甲狀腺相關眼病的眶底減壓。

2.眼眶底爆裂性骨折修復

3.眶底部腫瘤

8 麻醉體位

全麻或局麻。局麻用2%的利多卡因和0.5%的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加1/1000腎上腺素少許,行眶下部、下瞼皮膚、眶下神經浸潤麻醉

9 手術步驟

1.切口  皮膚切口位於下瞼睫毛下1~2mm,從內眥部下方開始切開皮膚外眥部,切口要整齊,達外眥部時再將切口向外下方延長1.0cm,可保證切口鬆弛,使眶下部充分暴露。自輪匝肌下用腦膜分離全部下瞼至眶下緣,不要穿破眶隔,以免因脂肪脫出影響術野。眶下緣暴露後用寬腦壓板或類似器械抵住眶內容,使眶下緣暴露,自淚囊凹水平切開骨膜(或眶隔)至眶緣外側。骨膜切口要沿眶下緣進行,否則有傷及眶下神經束的可能。

如切除眶底部腫瘤,將眶下緣處眶隔切開進入眶內,發現腫瘤根據情況進行分離、切除。

2.分離  用骨膜離子輕輕將全眶底骨膜分離。若有軟組織粘連,在眶下溝後端及眶下裂處分離困難;眶底若有骨折,在分離時可發現。分離範圍應將眶底骨折及軟組織嵌塞處全部暴露於術野內。如做眶底部腫瘤切除,也可按此步驟分離眶底骨膜後,在病變相應處切開骨膜暴露並娩出腫瘤。也可於眶下緣處切開眶隔,並向後分離暴露腫瘤。如治療眶底骨折時,在眶底處置硅膠板。

眶底分離中可見眶下神經管在眶底呈條狀隆起,稍自內向外走行。

3.縫合  用5-0腸線縫合骨膜,3-0絲線縫合皮膚(圖8.12.1.4-1)。

10 中注意要點

1.部分病例術後可造成下瞼退縮或使原有的下瞼退縮加重。爲防止下瞼退縮,將下瞼皮膚縫合後固定於前額部。因各種原因在近期內2次以上原切口手術,術後可能出現下瞼退縮。

2.剝離層面應在輪匝肌下,分離皮膚過近,易造成下瞼皮膚外觀不佳或出現皺褶。

11 術後處理

1.術後應用抗生素激素止血劑藥物。一般於術後7d拆除皮膚瞼裂縫線。

2.術後每日常規視力監測至拆除皮膚縫線。

3.拆除縫線後,應檢查下瞼位置及有無退縮。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