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芽胞厭氧菌

厭氧性細菌 病原微生物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wú yá bāo yàn yǎng jūn

2 註解

細菌引起的感染中,厭氧梭狀芽胞桿菌(破傷風氣性壞疽,肉毒梭菌等)所引起的感染早被臨牀重視。無芽胞厭氧菌感染卻常被忽視,近年來由於科學儀器、實驗方法的進展,發現無芽胞厭氧菌引起感染逐年增加,引起臨牀廣泛重視。無芽胞厭氧菌均爲正常菌羣,在下述條件下才引起內源性感染:①因手術、拔牙、腸穿孔等原因,使屏障作用受損,致細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②長期應用抗生素治療使正常菌羣失調。③機體免疫力減退。④局部組織供血不足、組織壞死、或有異物及需氧菌混合感染,形成局部組織厭氧微環境。?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無芽胞厭氧菌的致病力往往不強,細菌的種類不同其致病物質也不完全相同。無芽胞厭氧菌感染往往無特定的病型,常引起局部的炎症、膿瘍和組織壞死等,並可累及全身各個部位,如中耳炎鼻竇炎牙周膿腫壞死肺炎、肺膿瘍、腹膜炎闌尾炎盆腔膿腫子宮內膜炎、骨髓炎敗血症、腦膿瘍等。在此類感染中,往往同時存在有幾種厭氧菌,亦還可能在需氧或兼性厭氧菌。應結合病情和標本中出現的優勢菌做出厭氧感染判斷

具有下列特徵之一時,應考慮無芽胞厭氧菌感染:①發生口腔鼻竇胸腔、腹腔、盆腔肛門會陰附近的炎症膿腫及其他深部膿腫。②分泌會爲血性或黑色,有惡臭。③分泌物直接塗片鏡檢可見細菌,而在有氧環境中培養無菌生長。④血培養陰性的敗血感染性心內膜炎、膿毒血栓性靜脈炎。⑤使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長期治療無效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