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Chinese tallowtree seed[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烏桕子
3.1 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大戟科植物烏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的種子[1]。
3.3 性味
甘,涼,有毒[1]。
3.4 功能主治
消腫,殺蟲[1]。治腫毒,疥癬,榨油塗或研末調敷;手足皸裂,搗爛煎水浸泡[1]。
3.5 使用注意
忌內服[1]。
3.6 化學成分
4 《*辭典》·烏桕子
4.1 出處
《本草拾遺》
4.2 拼音名
Wū Jiù Zǐ
4.3 別名
4.4 來源
4.5 原形態
4.6 性味
甘,涼,有毒。
②《綱目》:"甘,涼,無毒。"
4.7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桕油,服一合,令人下利,去陰下水氣。炒子作湯亦可。"
②《綱目》:"桕油,塗一切腫毒瘡疥。"
③《天寶本草》:"通腸利便。治大便祕結,水腫病,寒火結胸。"
4.8 用法用量
外用:榨油塗、搗爛敷擦或煎水洗。內服:煎湯,1~2錢。
4.9 附方
①治膿瘡疥瘡:桕油二兩,水銀二錢,樟腦五錢,同研,不見星乃止,以溫湯洗淨瘡,以藥填入。(《唐瑤經驗方》)
②治溼疹:烏桕種子(鮮)杵爛,包於紗布內,擦患處。(《閩東本草》)
③治竹木刺入肉:烏桕種子合冷飯粒搗爛敷患處,刺即逐漸浮出。(《泉州本草》)
4.10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