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毒
大毒为中药学术语。指药物的气味性能之最猛烈者。如大黄之泻下,麻黄之发汗,瓜蒂之催吐,均属猛烈之品。《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
含毒性药材中成药转换为非处方药评价处理原则
有毒::干漆、土荆皮、山豆根、千金子霜、制川乌、制天南星、木鳖子、制甘遂、仙茅、制白附子、白果、朱砂、华山参、全蝎、芫花、苍耳子、两头尖、制附子、苦楝皮、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香加皮、常山、商陆、硫黄、蓖麻子、蜈蚣、罂粟壳、蕲蛇、三棵针、白屈菜、臭灵丹草、制狼毒。
-
砒霜
《*辞典》:砒霜: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PīShuānɡ来源:为砒石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参见砒石条。⑥《玉楸药解》:治寒痰冷癖,久疟积痢,疗痔漏瘰疬,心疼呴喘,蚀痈疽腐肉,平走马牙疳。②《本草蒙筌》:畏羊血。(《圣惠方》砒霜膏)③治癣不问干湿,积年不差:砒霜一分,硫黄三分,密陀僧三分,腻粉二分。
-
黄花夹竹桃
用法用量:黄花夹竹桃提取的黄夹甙口服或静脉注射。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evetiaperuviana(Pers.)K.Schum[CerberaperuvianaPers.]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仁,晒干。在青蛙、豚鼠的在位心以及巴比妥引起衰竭之心脏、大白鼠心肺灌流等实验中均呈明显的强心作用,在猫心电图上表现典型的强心甙反应。
-
砒石
《*辞典》:砒石: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PīSh 别名:砒黄(《日华子本草》),信砒(孙用和),人言(《本事方》),信石(《救急易方》)。次用荆芥汤洗之,三、二日之后,黄膏水流出将尽,仍看痔头焦黑为度,以篦子敲打痔头,见得渐渐坚硬黑色,却于枯药中增添生朱减退白矾,自然药力慢缓矣。
-
油炸马钱子
马钱子味苦,性温,有大毒,归肝、脾经,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现代除保留了古代的油炸、土炒、去毛等方法之外,又增加了砂烫、童便浸炒、麻黄炒、绿豆水煮、姜水煮等方法(《中药炮制经验集成》)。此外,尚含马钱子苷。
-
制马钱子
马钱子味苦,性温,有大毒,归肝、脾经,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现代除保留了古代的油炸、土炒、去毛等方法之外,又增加了砂烫、童便浸炒、麻黄炒、绿豆水煮、姜水煮等方法(《中药炮制经验集成》)。此外,尚含马钱子苷。
-
砂烫马钱子
马钱子味苦,性温,有大毒,归肝、脾经,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现代除保留了古代的油炸、土炒、去毛等方法之外,又增加了砂烫、童便浸炒、麻黄炒、绿豆水煮、姜水煮等方法(《中药炮制经验集成》)。此外,尚含马钱子苷。
-
马钱子粉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油制法、砂烫法及制马钱子粉等。含量测定: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6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硅藻土2g,混匀,加氢氧化钠试液9ml,充分振摇,照马钱子[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自“放置30分钟”起,同法测定。
-
炒斑蝥
明代增加了醋煮焙干(《普济方》)、牡蛎炒(《医宗粹言》)、麸炒醋煮(《本草通玄》)等。清代又有蒸制(《本草述》)、米泔制(《串雅补》)、土炒(《外科证治全书》)等炮制方法。《本草经疏》:入手阳明、手太阳经。《中华本草》:斑蝥具有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症瘕、癌肿。
-
小棕皮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棕皮头:拼音名:XiǎoZōnɡP T u别名:小棕包、高原鸢尾来源:鸢尾科小棕皮头IriscollettiiHook.f.,以根及根上叶基、叶入药。叶片条形或剑形,灰绿色,花期叶长10-20cm,宽2-5mm,果期叶长20-35cm,宽1.2-1.4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互相套叠,有2-5条纵脉。有大毒功能主治:祛瘀;鼻塞不通;
-
米炒斑蝥
明代增加了醋煮焙干(《普济方》)、牡蛎炒(《医宗粹言》)、麸炒醋煮(《本草通玄》)等。清代又有蒸制(《本草述》)、米泔制(《串雅补》)、土炒(《外科证治全书》)等炮制方法。《本草经疏》:入手阳明、手太阳经。《中华本草》:斑蝥具有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症瘕、癌肿。
-
小白撑
毛茛科植物皱叶乌头的块根·《中医大辞典》·小白撑:小白撑为中药名,见《云南中草药》。块根圆柱形或胡萝卜形,长约4厘米。叶片革质、纸质、稀革质,五角状肾形,长2.5-13cm,宽4.5-20cm,3全裂近基部,中全裂片菱形或倒卵状菱形,3裂,侧全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背面疏被紧贴的短柔毛。
-
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
变更后样品稳定性试验,一般采用3批样品进行3~变更药品有效期或贮藏条件一般属于Ⅰ类变更。(三)变更非无菌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包装容器的大小或形状由于此项变更可能引起包装容器上部空间或表面积/体积比例的变化,可能影响产品的稳定性,研究验证工作需注意对变更前后产品稳定性进行比较。从单剂量包装变更为多剂量包装;
-
莽草
莽草中毒:莽草又名芒草、石桂、红桂、春草、鼠莽、毒八角、也茴香、莽草子、东毒茴,次大料、假茴香、大毒茴等。治头风,痈肿,皮肤麻痹,瘰疬,乳痈,喉痹,疝瘕,癣疥,秃疮,风虫牙痛。《千金方》每与茵芋同为搜风涤恶之峻剂,近世罕能用之,惟毒鱼之外,仅以浴顽痹湿风及煎漱虫牙,然沐时勿令入眼。
-
苦檀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檀子:拼音名:KǔT nZǐ别名:苦蚕子、冲天子来源:豆科鸡血藤属植物厚果鸡血藤MillettiapachycarpaBenth.,以根、叶及种子入药。近脐点周围有不规则的突起,使子叶纵裂而不平。大毒归经:脾;消积杀虫。小儿疳积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2.《贵州民间药物》:解郁,除风邪,止痛。
-
金牛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牛七:拼音名:JīnNi Qī别名:火烟子、千锤打来源:毛茛科乌头属植物松潘乌头AconitunsungpanenseHand.-Mazz.或太白乌头A.taipeicumHand.-Mazz.,以块根入药。5.毒性滇乌碱的LD50小鼠灌服、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分别为2.97(2.95-2.99)mg/kg,0.37(0.35-0.39)mg/kg,0.34(0.32-0.36)mg/kg;
-
乙类非处方药确定原则
乙类非处方药系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不需要医生及药师的指导,可以自我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与甲类非处方药相比,其安全性更好,消费者自行使用的风险更低。该类疾病和症状特点为:1.发生率较高,消费者认知程度很高;4.药品质量稳定;3.中成药含毒性药材(包括大毒和有毒)和重金属的口服制剂、含大毒药材的外用制剂;
-
三分三
《中医大辞典》·三分三:出自:《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别名:大搜山虎、山野烟、山茄子来源及产地:茄科植物三分三AnisodusacutangulusC.Y.WuetC.Chen的根。药理作用:根的浸膏可扩瞳、减少唾液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对抗氨甲酰胆碱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叶片全缘。花冠裂片常带褐紫色,药冠管内基部具5块紫斑。花期5-6月。
-
草乌
性味归经:草乌味辛,性热,有大毒;草乌的功效与主治:草乌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草乌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偏正头痛,脘腹冷痛,痃癖气块、寒疝疼痛:煎服,用制草乌1.5~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
小狼毒
别名:细狗闹花、大萝卜、鸡肠狼毒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小狼毒EuphorbiaproliferaBuch.-Ham.春秋采根,洗净切片,炒干或焙至黄褐色;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泻下通便,湿阻中满。注意:大便泄泻者忌用。备注:(1)本品中毒症状及解救方法,参考大狼毒项:本品大毒。(二)甘草、干姜各3钱,绿豆5钱,水煎服。
-
太白石
概述:太白石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礜石之别名。别名:太白石、立制石来源:毒砂的矿石。性味:辛、甘,热,有大毒。功能主治:祛寒湿,破积聚,蚀恶肉,杀虫。1.治远年风寒湿痹,痼冷腹痛,积聚坚癖,疟疾。或浸酒饮。2.治痔瘘瘜肉,赘瘤,瘰疬,疥癣。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
黄花夹竹桃叶
花冠色,漏斗状,裂片5,左旋,喉部有5枚被毛鳞片;采制全年可采,晒干。性状叶线形或狭披针形,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多向下表面反卷成筒状或槽状,上表面深绿色或灰绿色,下表面淡黄绿或灰黄绿色,具密集白色小点,侧脉羽状平行。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解毒消肿。附注种子亦入药,有大毒,有强心作用。
-
立制石
概述:立制石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礜石之别名。别名:太白石、立制石。性味:辛、甘,热,有大毒。功能主治:祛寒湿,破积聚,蚀恶肉,杀虫。1.治远年风寒湿痹,痼冷腹痛,积聚坚癖,疟疾。或浸酒饮。2.治痔瘘瘜肉,赘瘤,瘰疬,疥癣。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
地胆
芫青科昆虫地胆的干燥全虫·《中医大辞典》·地胆:地胆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外治恶疮、鼻瘜肉。有毒归经:肺经功能主治:玫毒;症瘕痞块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贴,发泡或酒煮涂搽。注意:内服宜慎,体虚者及孕妇禁服。2.《别录》:蚀疮中恶肉、鼻中息肉,散结气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
-
苦果
别名:洋苦果、吕宋豆、吕宋果来源:马钱科苦果StrychnosignatiiBergins,以种子入药。生境分布:菲律宾、越南、泰国。化学成份:含番木大鳖碱等生物碱。性味:苦,温。功能主治:解毒杀虫。主治中风昏倒,腹痛泄痢,小儿蛔虫。注意:大毒。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红茴香根
《中医大辞典》·红茴香根:来源及产地:八角科植物狭叶茴香IlliciumlanceolatumA.C.Smith的根及根皮。原形态:狭叶茴香,又名:山木蟹、木蟹、山桂花、大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木蟹柴、土大茴、香蟹、木蟹树、黄楠、铁苦散、闷痛香、大香树、山大茴(《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肿毒。
-
大狼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狼毒:拼音名:D L nɡD 别名: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红、隔山堆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大狼毒EuphorbianematocyphaHand.-Mazz.,以根入药。毒性:本品大毒。单叶互生,近无柄;3回三出分枝,分枝处通常有3片叶状卵圆形苞片,最终分枝顶端有小苞片2片,顶端着生一杯状聚伞花序。主产云南。
-
羊角扭
煎汤熏洗。化学成分:种子或叶含多种强心苷的混合物,内有:羊角拗苷、羊角拗异苷、D-毒毛旋花苷-Ⅰ等。《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角扭:拼音名:YánɡJiǎoNiǔ别名:羊角拗、羊角藕、黄葛扭、羊角树、牛角藤[广东、广西]、羊角藤、鲤鱼橄榄[福建]来源:为夹竹桃科羊角拗属植物羊角拗Strophanthusdivaricatus(Lour.
-
飞燕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飞燕草:拼音名:FēiY nCǎo别名:猫眼花、鸽子花、大花飞燕草、鸡爪莲、土黄连[吉林]来源: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翠雀Delphiniumgrandifloruml.,以根、全草、种子入药。花含洋槐甙(rodinin),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eside),山柰酚-7-鼠李糖甘(kaempferol-7-rhamnoside)等黄酮甙。
-
红毒茴
拼音名:H nɡD Hu 别名:红茴香、野茴香、土大茴、山大茴、山八角、山木蟹来源: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窄叶红茴香IlliciumlanceolatumA.C.Smith或红茴香I.henryiDiels,以根及根皮入药。中毒症状出现时,可服生甘草汤,糖水,注射葡萄糖盐水,冬眠灵,并作及时的对症治疗。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
嘉兰
别名:舒筋散、何发来[勐海傣语]来源:百合科嘉兰GloriosasuperbaL.,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化学成份:根状茎含秋水仙碱0.11%左右,N-甲酰去乙酰秋水仙碱,β-光秋水仙碱,υ-光秋水仙碱等七种生物碱。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镇痛,抗癌。为提取秋水仙碱的原料。注意:有大毒。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六轴子
化学成分:本品含八厘麻毒素。《*辞典》·六轴子:出处:《饮片新参》拼音名:LiùZhóuZǐ别名:土连翘(《本草从新》),山芝麻(《百草镜》),闹羊花子(汪连仕《采药书》),天芝麻(《杨氏便易良方》),羊踯躅果(《药材学》)。治风寒湿痹,历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毒。"④《本草求原》:"敷无名肿毒,可消。
-
露蕊乌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露蕊乌头:拼音名:L RuǐWūT u别名:罗砧巴来源:毛茛科露蕊乌头AconitumgymnandrumMaxim.,以根、花、叶入药。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6.4cm,宽4-5cm,3全裂,全裂片二至三回深裂,末回裂片狭卵形或狭披针形,上面被短伏毛,下面脉上疏被长柔毛或变无毛。主风湿麻木;
-
鹿骨
《*辞典》:鹿骨:出处:《别录》拼音名:L Gǔ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骼。性味:《药性论》;功能主治:补虚羸,强筋骨。①《别录》:安胎,下气。⑤《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四肢疼痛及筋骨冷痹。或浸酒、烧存性为末。(《千金方》鹿骨煎)②生肌收口:鹿胫骨,湿纸包固,灰火煨之,以黄脆可研为度。
-
马桑叶
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没食子酸、山柰酚、马桑糖(Coriose)等、并含毒性成分马桑内酯(Coriamyrtin)、吐丁内酯(Tutin)。子房上位,心皮5个,分离,每心皮内有倒生胚珠1颗,花柱分离,丝状,被有乳头状突起。附方:①治肿疡:马桑叶煎水洗。4克/公斤体重(如马桑叶采回放置过久,药效减低,应适当增加用药量)。
-
披麻草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PīM Cǎo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理藜芦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性味:辛,温,有大毒。功能主治:内服催吐,撑骨,祛窃。外用止血,止痛,通窍。治跌打损伤过重,研末,酒送服;鼻塞不通,神经性牙痛,研末吹鼻;外伤出血,研末外掺。注意:服药后不能再饮酒。
-
赛莨菪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S iL nɡD nɡ别名:山烟、唐古特山莨菪(《西藏常用中草药》)。茎、叶、种子均含东莨菪碱、阿托品、红古豆碱。毒性:服赛莨菪过量后发生口干舌燥,面颊潮红,心跳加快,瞳孔散大,昏迷等中毒症状者,须早期洗胃,灌服黄土澄清液或冷稀粥,同时注射毛果芸香碱,输液及其它对症治疗。
-
山莨菪
茄科植物甘青赛莨菪的根·《中医大辞典》·山莨菪:山莨菪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1.治消化性溃疡、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石症等引起的疼痛。化学成分:本品含红古豆碱、天仙子胺(莨菪碱)、天仙子碱(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樟柳碱等生物碱。如呼吸中枢抑制时可用呼吸兴奋剂并饱暖;
-
射罔
《*辞典》:射罔:出处:《本经》拼音名:Sh Wǎnɡ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草乌头汁制成的膏剂。性味:苦,热,有毒。①《药对》:温。②《本草经集注》:大热。 ③《别录》:味苦,有大毒。②《本草拾遗》:主瘘疮疮根结核,瘰疬毒肿及蛇咬。(《范汪方》)③治疟病:巴豆二枚(去心皮),射罔如巴豆大,枣一枚(去皮)。
-
天雄
《*辞典》:天雄:出处:《本经》拼音名:TiānXi nɡ别名:白幕(《本经》)。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助阳道,暖水藏,补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窍,利皮肤,调血脉,四肢不遂,破痃癖癥结,排脓止痛,续骨,消瘀血,补冷气虚损,霍乱转筋,背脊偻伛,消风痰,下胸膈水,发汗,止阴汗,炮含治喉痹。
-
铁罗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罗汉:来源:毛茛科铁罗汉AconitumchangranumW.T.Wang,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局部麻醉,风湿麻木,腰腿疼痛,关节扭伤。用法用量:一般泡酒外搽。注意:伤口内禁用。
-
土瓜狼毒
《中医大辞典》·土瓜狼毒:土瓜狼毒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性味:辛、苦,温,有大毒。功能主治:破积滞、痰毒,利水消肿,杀虫。治食积,虫积,血积,胃气疼痛,腹水。外用:研末调敷治跌打损伤,骨折,疥、癣、疮、癞。夏秋采集,晒干。用于风湿关节痛,胃痛,痛经,大便秘结。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小黑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黑牛:来源:毛茛科小黑牛AconitumbullatifoliumLevl.var.dielsianum(Airy-Shaw)FletcheretLauener,以块根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辛、苦,热;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
一文钱
概述:一文钱为地不容之别名。清热解毒,理气,止痛,消痰,化滞。1.治急性胃肠炎,胃痛,胆绞痛,肾绞痛,疟疾,痰食停滞,内服:煎汤,1.5~3g,或研末吞,0.6~拼音名:YìWénQián别名:地不荣、地芙蓉、山乌龟、金线吊乌龟来源:为防己科植物一文钱的根。治胃痛,急慢性胃肠炎,食滞气胀,风湿性关节炎,腰膝痛。
-
紫花鱼灯草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刻叶紫堇的全草或根。②《四川中药志》:杀虫,洗疮毒,搽癞子,治毒蛇咬伤。④治痒子:断肠草块根、铁篱笆叶、白地黄瓜。(《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⑥治发痧头痛,腹痛,小便刺痛:紫花鱼灯草全草一两,加仙鹤草、大叶乌梢(豆科翅茎胡枝子)、坚漆(金缕梅科檵木)各四至五钱,车前子三至四钱。
-
一笔勾
主治:《外科方外奇方》卷一方之一笔勾治一切无名大毒。《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一笔勾:方名:一笔勾组成:毛慈菇3两,蜗牛3两5钱,蟾酥(酒制)3两5钱,白芷1两,甘石5钱,川芎5钱,官粉2两5钱,生半夏4两,冰片2分,麝香(另兑)2分。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一笔勾治肿毒初起,疥癣顽疮。
-
神龙抱珠灵膏
主治:风寒暑湿,恶疮大毒,跌扑闪挫,五劳七伤,背心肩臂腰膝酸疼。次下黄丹熬至滴水成珠,将锅提起,停片刻,将细药(肉桂、乳香、没药、轻粉、阿魏)趁热放下,不住手搅匀,使黑如漆、明如镜,入水试不老不嫩为度;
-
消肿止痛药水
《云南省农村中草药制剂规范》:方名:消肿止痛药水组成:草乌20g,南星20g,半夏20g,雪上一枝蒿10g,白花蔓阳萝子20g,两面针子20g,重楼20g,细辛20g,冰片适量。主治:关节扭伤疼痛,风湿关节痛,疖肿。用药禁忌:有大毒,禁止内服。
-
八厘麻子
概述:八厘麻子为中药名,即六轴子的别名。六轴子又名土连翘、山芝麻、闹羊花子、八厘麻子。出处:《饮片新参》来源及产地: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molle(Bl.)G.Don的果实。性味:苦,温,有大毒。功能:祛风止痛,散瘀消肿。主治:1.治风寒湿痹,骨节肿痛,跌打损伤。药理作用及毒性参见闹羊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