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急性擴張

疾病 消化內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wèi jí xìng kuò zhāng

2 註解

3 疾病別名

急性胃擴張

4 疾病代碼

ICD:K31.8

5 疾病分類

消化內科

6 疾病概述

胃急性擴張(acute dilatation of stomach)是指胃和十二指腸內由於大量氣體、液體或食物瀦留而引起胃和十二指腸上段的高度擴張。臨牀表現爲上腹部飽脹,上腹或臍周疼痛,多爲持續性脹痛隱痛,隨後出現嘔吐,初時量少而頻繁,以後嘔吐量逐漸增多。嘔吐物開始爲食物和胃液,後轉爲含有膽汁的黃綠色或暗褐色、咖啡色液體。

7 疾病描述

胃急性擴張(acute dilatation of stomach)是指胃和十二指腸內由於大量氣體、液體或食物瀦留而引起胃和十二指腸上段的高度擴張。Rokitansky 於1842年首先描述了1例胃急性擴張病人的屍檢結果,Fagge於1873年闡述了胃急性擴張的臨牀特徵及其治療,從此開始了人們對這種疾病的深入研究。胃急性擴張時內容物在胃及十二指腸內瀦留而不能被吸收,故常發生反覆嘔吐,造成失水和電解質丟失,出現酸鹼失衡以及血容量縮減和周圍循環衰竭。胃壁因過度伸張、變薄或因炎性水腫而增厚,或因血運障礙胃壁壞死穿孔,引起腹膜炎和導致休克十二指腸橫部受腸繫膜動脈的壓迫,可能發生壓迫性潰瘍胃急性擴張通常爲腹部手術後或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及長期臥牀患者的嚴重併發症,國內報道多因暴飲暴食所致。

8 症狀體徵

爲上腹部飽脹,上腹或臍周疼痛,多爲持續性脹痛隱痛,隨後出現嘔吐,初時量少而頻繁,以後嘔吐量逐漸增多。嘔吐物開始爲食物和胃液,後轉爲含膽汁的黃綠色或暗褐色、咖啡色液體。嘔吐量雖大,但腹痛並不減輕。發病早期可有排便,但後期大多排便停止。腹部檢查多能發現上腹部膨隆,胃型少見,上腹部有輕度壓痛,常有振水音。若胃內以積氣爲主,上腹及左下胸部叩診鼓音;若胃中充滿液體或食物,則叩診呈濁音或實音。若胃竇極度擴張,可出現“巨胃竇徵”:即臍右偏上出現侷限性包塊,外觀隆起,觸之光滑而有彈性,有輕度壓痛,其右下邊界較清,這是胃急性擴張的特有體徵。

9 疾病病因

胃急性擴張病因多種多樣,通常與下列因素有關:

1.暴飲暴食 由於大量進食,短時間內使胃腔過度膨脹,胃壁肌肉突然受到過度牽伸而呈現反向性麻痹。慢性消耗性疾病、營養障礙者尤易發生

2.胃壁神經肌肉麻痹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因多伴有自主神經病變可發生胃急性擴張肺源性心臟病尿毒症肝硬化併發肝性腦病者,由於毒血癥和以缺鉀爲主的電解質紊亂,也可出現胃急性擴張

3.手術與創傷 腹部大手術患者發生胃急性擴張,可能與麻醉時過多的空氣或氧氣進入胃內以及手術時組織創傷及胃腸牽拉有關。

10 病理生理

胃急性擴張時,膨脹的胃囊可將小腸推向下方,使腸繫膜動脈腸繫膜拉緊,壓迫十二指腸橫部,導致胃十二指腸內容物瀦留。胃壁因過度擴張而變得極薄,胃黏膜也被拉平而失去皺襞。由於胃腔內壓力增高,嚴重影響胃黏膜的血液循環,胃黏膜可出現很多小出血點及糜爛面。由於擴張的胃和十二指腸中積存了大量液體,臨牀上可發生嚴重的脫水電解質紊亂,進一步可出現血容量減少、酸鹼失衡和周圍循環衰竭,晚期因胃壁嚴重血液循環障礙而出現壞死穿孔,繼而發生腹膜炎中毒休克

11 診斷檢查

12 診斷

腹部手術後2~3天或大量進餐後出現上腹部膨脹、頻繁大量的嘔吐,或從胃管吸出大量胃液,即應考慮有胃急性擴張的可能。立位X線腹部平片可發現充滿氣體和液體的擴張胃腔,有巨大的胃內液平面,嚴重者胃腔可達盆腔內。吞服少量鋇劑可以勾畫出擴大的胃輪廓,鋇劑在胃內排空延緩甚至完全瀦留,有時十二指腸水平有受壓表現。

13 實驗室檢查

1.血液分析 白細胞總數常不高,但胃穿孔白細胞可明顯增多並有核左移。明顯脫水後,因血液濃縮,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均升高。

2.尿液分析 因失水休克使腎臟缺血,可出現尿少、蛋白尿及管型。

3.血液生化 大量液體積聚以及頻繁嘔吐,使大量K+、Na+、Cl-丟失,可出現低鉀、低鈉及低氯血癥,二氧化碳結合力升高,血尿素氮增加。

4.嘔吐檢查 潛血試驗常爲強陽性,並含有膽汁

14 其他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腹部立體透視或平片,可見一個大的胃泡,並有一寬大的氣液平面,胃陰影明顯擴大,嚴重者可佔據腹腔大部分,胃大彎可達盆腔內。給小量鋇劑可迅速降至胃的最低處,而發現擴大的胃輪廓。胃排空遲緩甚至完全瀦留。因胃擴大而使左橫膈上升。部分病人同時有小腸麻痹。如果合併胃壁壞死穿孔,膈下有積氣及積氣徵。

2.腹部B超檢查 可見胃高度擴張,胃壁變薄。胃內若爲大量的瀦留液或食物殘渣超聲很容易測出其量的多少和在體表的投影。嚴重時胃邊界可達整個上腹部,下緣可超過臍下。若胃內爲大量氣體,其界限不易與腸脹氣區分。

15 鑑別診斷

本病應與瀰漫性腹膜炎及高位機械性腸梗阻等疾病鑑別。瀰漫性腹膜炎常有胃腸道穿孔內臟破裂的病史,有明顯的腹膜刺激徵,腸管普遍脹氣,腸鳴音消失,體溫白細胞增高;高位機械性腸梗阻有陣發性腹痛嘔吐嘔吐物爲腸內容物,腸鳴音亢進。

16 治療方案

胃急性擴張患者病情危重,發展快,應根據病因和具體情況予及時處理。

1.非手術治療 胃急性擴張患者如未併發胃壁壞死穿孔,均應首先採用非手術療法

(1)禁食:在治療期間應禁食,腹脹顯着減輕、腸蠕動恢復後方可開始給予流質飲食。

(2)胃腸減壓:經胃管吸出胃內積液後,可先用溫生理鹽水洗胃,但量要少,以免造成胃穿孔然後持續胃腸減壓,引流量應作詳細的記錄。當吸出量逐漸減少並變清時,可在飲水後夾住胃管2h,如無不適及飽脹感,可考慮拔除胃管,但一般應至少保留36h。

(3)改變體位:改變臥位姿勢,以解除對十二指腸橫部的壓迫,促進胃內容物的引流。

(4)支持治療: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必要時輸血,有休克者予抗休克治療。

(5)促進胃張力和蠕動的恢復:可靜脈滴注紅黴素,口服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治療,中醫中藥也有一定療效,可經胃管注入大承氣湯中藥治療。

2.手術療法

對保守治療不能奏效或胃壁已壞死穿孔者,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以簡單、有效爲原則。手術可在胃前壁作一小切口,清除胃內容物,進行胃修補及胃造口。胃壁壞死發生賁門下及胃底賁門處。範圍小的胃壁壞死可行內翻縫合;對較大片壞死的病例,修補或造瘻是徒勞無益的,宜採用近側胃部分切除加胃食管吻合術爲妥。

17 併發症

由於大量內容物在胃及十二指腸內瀦留,胃內壓急劇增高,胃壁血液循環受影響,胃黏膜可出現很多小出血點及糜爛面。由於擴張的胃和十二指腸中積存了大量液體,臨牀上可發生嚴重的脫水電解質紊亂,進一步可出現血容量減少、酸鹼失衡和周圍循環衰竭,晚期因胃壁嚴重血液循環障礙而出現壞死穿孔,繼而發生腹膜炎中毒休克

18 預後及預防

19 預後

胃急性擴張是內科急症,若治療不及時,病死率可高達60%。在腹部大手術後,採用胃腸減壓以防止其發生是防治的要點。正因爲近代外科術前準備和術後處理的進步,在腹部大手術後普遍採用胃腸減壓、術後變換體位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的預防措施,術後胃急性擴張發生率和病死率已大大降低。單純性胃急性擴張若能及時診斷與治療,大部分預後良好;伴有休克、胃穿孔等嚴重併發症者,預後較差。

20 預防

腹部手術後患者應常規行胃腸減壓,並持續到胃腸道蠕動功能恢復,肛門排氣。

21 流行病學

兒童及成年人均可發病,男性多見,發病年齡大多在21~40歲。

22 特別提示

平常注意飲食規律,不暴飲暴食。腹部手術後患者應常規行胃腸減壓,並持續到胃腸道蠕動功能恢復,肛門排氣。

治療胃急性擴張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