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曲菌性腸炎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wān qǔ jun1 xìng cháng yán

2 概述

空腸彎曲菌(campylobacter)是1973年Butzler等自腹瀉病人糞便中分離出現,目前已認識其爲人類腹瀉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空腸彎曲菌腸炎的發病率在發達國家超過細菌性痢疾,在發展中國家幾乎同細菌性痢疾

3 診斷

取新鮮糞便在暗視野顯微鏡相關顯微鏡下觀察到急速運動的彎曲菌可作出快速診斷。確診有賴糞便進行培養。

4 治療措施

患者大多自愈,但排菌數月,病後最長排菌達1年。給抗菌藥物治療能迅速控制腹瀉,中止排菌。可選用阿米卡星慶大黴素阿莫西林等。對症治療亦應重視,有脫水者宜予以糾正。

5 病原學

空腸彎曲菌屬能引起人及動物腹瀉。與人類有關的包括空腸彎曲菌胎兒彎曲菌及小腸彎曲菌,以空腸彎曲菌致病最多。空腸彎曲菌菌體細長,呈弧形、螺旋形或逗點形,革蘭陰性,在微氧環境42℃生長良好。

6 病機

本菌進入腸道後在含微量氧環境下迅速繁殖,主要侵犯空腸、迴腸結腸,侵襲腸粘膜,造成充血出血損傷。近年來觀察到有些菌株能產生類似霍亂腸毒素,引起腸腔內液體分泌增加。

7 流行病學

世界各地均有發病,而且逐年來有增加趨勢。發展中國家如南非、孟加拉等在幼兒腹瀉事檢出率高達40%,呈散發或流行。有報道多次由污染的食物、奶品和水源引起的空腸彎曲菌腸炎大型爆發,每次累及數百人,甚至數千人。散發病例以兒童爲多。健康帶菌率約1.2%~3%,各地區不一。家畜家禽及鳥糞便中常可分離空腸彎曲菌,成爲傳染源

8 臨牀表現

起病急,有發熱腹痛腹瀉噁心嘔吐。輕症腹瀉整形水樣便,重症糞便帶粘、血、膿,如細菌性痢疾,甚至有血樣便。大便每日6~10次,量不多,重症可達20次。國外報道小兒空腸彎曲菌腸炎血便佔60%~90%,國內報道佔3%~10%,可能由於不同型別菌株致病的原因。病程中可併發腸繫膜淋巴結炎闌尾炎膽囊炎敗血症

治療彎曲菌性腸炎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