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惡性神經鞘瘤

婦產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wài yīn è xìng shén jīng qiào liú

2 註解

3 疾病別名

外陰惡性施萬瘤,外陰惡性許旺瘤,外陰神經纖維肉瘤

4 疾病代碼

ICD:C51

5 疾病分類

產科

6 疾病概述

外陰惡性神經鞘瘤是來源於施萬細胞神經細胞神經元細胞的高度惡性腫瘤,易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發生於外陰極少見,常見於四肢。發病年齡在1~63 歲,中位年齡爲35 歲。

表現爲逐漸生長的塊狀物,快速生長常伴有疼痛,不能行走。腫塊硬且有觸痛,大小2.5~12cm。大多發生大陰脣,亦有見於小陰脣、陰阜、陰蒂和肛周。位於大陰脣者常有衣物刺激痛,位於小陰脣的有性交痛,而位於肛周的常伴排便痛。偶伴排尿困難、食慾減退和體重下降。

7 疾病描述

外陰惡性神經鞘瘤是來源於施萬細胞神經細胞神經元細胞的高度惡性腫瘤,易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發生於外陰極少見,常見於四肢

8 症狀體徵

外陰惡性神經鞘瘤表現爲逐漸生長的塊狀物,快速生長常伴有疼痛,不能行走。腫塊硬且有觸痛,大小2.5~12cm。大多發生大陰脣,亦有見於小陰脣、陰阜、陰蒂和肛周。位於大陰脣者常有衣物刺激痛,位於小陰脣的有性交痛,而位於肛周的常伴排便痛。偶伴排尿困難、食慾減退和體重下降。

9 疾病病因

有學者認爲外陰惡性神經鞘瘤的發病與17 號染色體的雜合性缺失有關。抑癌基因p53 和NFl 基因突變或丟失,ras 基因活性增加導致該病發生。Thomas等提出胎兒如在宮內暴露在較高濃度的神經生長因子,會使病程惡化。另外,β-雌二醇會促使該病發展。

10 病理生理

腫瘤呈單個球形、卵圓形、結節狀、分葉狀或不規則狀塊物,質地硬。界限清楚,無包膜或有不完整包膜。切面灰白色,魚肉狀,可伴有出血壞死。鏡檢可見漩渦狀或叢狀排列的梭形細胞胞漿豐富,胞核大而深染、扭曲呈波紋狀。異型性明顯,核分裂象多。細胞分佈爲密集區和稀疏區交錯。部分(Lee1997)可無梭形細胞,僅見“上皮樣形態”的細胞呈片狀排列,呈多角形,核中度異型伴嗜酸性胞漿,部分瘤細胞圍繞厚壁血管。少數病例含異質化生成分如軟骨和骨樣組織等。電鏡下可見交織狀細胞突、局竈基膜及膠原纖維束。免疫組化檢查大多數呈S-100 陽性,部分可表現爲NSE、MBP 陽性

11 診斷檢查

診斷:依據組織病理學檢查和臨牀表現可做出診斷。

實驗室檢查免疫組化檢測、p53 抑癌基因檢測

其他輔助檢查組織病理檢查

12 鑑別診斷

1.與外陰軟組織良性腫瘤鑑別 如:外陰脂肪瘤外陰纖維瘤外陰平滑肌瘤、外陰顆粒細胞性肌母細胞瘤等。

2.與外陰癌鑑別 如:外陰鱗狀細胞癌外陰基底細胞癌、外陰腺癌等。

13 治療方案

1.手術 早期患者手術爲首選,根據發病部位根治性外陰切除術、一側外陰切除術、根治性陰蒂切除術或前盆腔除髒術。如婦檢或影像學提示淋巴結轉移可能,可行淋巴結取樣活檢,常規淋巴結切除並不推崇,因爲該瘤大多爲血行傳播

2.放療 Lambrou 等(2002)因外陰腫塊巨大無法根治性切除,所以在術前予以外照射,腫塊縮小了約50%,但放療的作用尚不確切,尤其對於合併有神經纖維瘤病患者需慎用,因爲會增加繼發腫瘤的可能。

3.化療 對於不能手術切除或不能徹底切除獲根治者,可給以化療。化療對轉移病竈的效果優於局部復發病竈,常用的化療方案有VAC(長春新鹼、放線菌素D 和環磷酰胺)、多柔比星(阿黴素)和異環磷酰胺。但有學者認爲單用多柔比星(阿黴素)和多柔比星(阿黴素)與其他藥物聯合應用後的總生存率和疾病緩解生存率並無差異。Lambrou 等建議對腫塊>5cm、位於深部組織、高度惡性等有復發高危因素的患者予以術後多柔比星(阿黴素)治療。

14 併發症

伴發全身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病

15 預後及預防

預後:與腫塊預後明顯相關的因素:腫塊大小、根治性手術切除的完整性、是否合併神經纖維瘤病和核分裂數等因素。

預防:儘量做到早發現、早根治,做好隨訪工作。

16 流行病學

外陰惡性神經鞘瘤發病年齡在1~63 歲,中位年齡爲35 歲。

17 特別提示

儘量做到早發現、早根治,做好隨訪工作。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