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鬱潤下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án yù rùn xià wán

2 醫略六書》卷十九

2.1 方名

痰鬱潤下丸

2.2 組成

膽星2兩,黃連1兩半,半夏1兩半(制),黃芩1兩半,橘紅1兩半,白礬2兩。

2.3 主治

痰鬱變生怪症,脈滑沉數者。

2.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銀鋪金箔湯化下。

2.5 製備方法

上爲末,薑汁竹瀝糊爲丸,水飛硃砂爲衣。

2.6 各家論述

痰鬱心包膻中之氣不化,而堵塞神明,故變生諸般奇怪之證。膽星化熱痰以清肝膽;半夏化溼痰以醒脾胃;黃連清熱燥溼,以熄心包之火;橘紅利膈除痰,以快膻中之氣;黃芩清熱於上,白礬消痰於中。丸以薑汁竹瀝,善搜經絡之痰;衣以水飛硃砂,乃爲鎮心安神之助。夫肝藏魂肺藏魄金箔湯化,俾金能制木,則木火自平,而痰鬱自解,魂魄俱安,怪證自痊。此豁痰清火之劑,洵爲怪證屬痰火之專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