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
tán xiào
phlegm wheezi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痰哮(phlegm wheezing[1])爲病證名[2]。是指痰濁壅盛,以喉中痰涎壅盛,胸悶,咳嗽,吐白痰量多,苔白滑膩,脈滑等爲常見症的哮病證候[2]。見《證治匯補·哮病》。
痰濁壅盛所致的哮吼[2]。
《證治匯補·哮病》:“哮雖肺病,而肺金以脾土爲母,故肺中之濁痰亦以脾中之溼熱爲母,俾脾氣溷濁,則上輸濁液盡變稠痰,肺家安能清淨?所以清脾之法尤要於清肺也。”
《臨證指南醫案·哮》:“痰哮……大概以溫通肺臟、下攝腎真爲主,久發中虛,又必補益中氣,其辛散苦寒豁痰破氣之劑,在所不用。此可謂治病必求其本者矣。”
治當清金化痰或溫通肺臟,培脾攝腎爲主[2]。如蘇沉九寶湯、清金丸、五虎湯、小青龍湯、六君子湯、參蛤散等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