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鸞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án luán

2 註解

曇鸞(476-542年)

南北朝北魏醫僧。一作曇巒。雁門(今山西代縣)人。淨土宗高僧。10多歲在五臺山出家,披閱內外經典。註釋《大藏經》時患“氣疾”,乃外出求醫。至江南,從陶弘景習方術,得《仙經》十卷,攜經北返,如法修煉,終因“調心煉氣,對病識緣”而“名滿魏都”。著有《調氣論》、《論氣治療方》、《療百病雜丸方》、《調氣法》。《服氣要訣》,均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