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盤子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uàn pán zǐ

2 全國中草藥彙編》:算盤子

2.1 拼音名

Suàn Pán Zi

2.2 別名

算盤珠、野南瓜、果盒仔、金骨風、山金瓜、臭山橘饅頭果、獅子滾球

2.3 來源

大戟科算盤子屬植物算盤子Glochidion puberum (L.)Hutch.,以根和葉入藥。根全年可採,切片曬乾;葉夏秋採集,曬乾

2.4 性味

微苦、澀,涼。

2.5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祛風活絡。用於感冒發熱咽喉痛,瘧疾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痢疾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白帶痛經

2.6 用法用量

0.5~1兩。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算盤子

3.1 出處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3.2 拼音名

Suàn Pán Zi

3.3 英文名

Puberulous Glochidion Herb

3.4 別名

黎擊子、野南瓜柿子椒、算盤珠、八瓣橘、饅頭果、水金瓜、紅橘仔、地金瓜、血木瓜、野北瓜子、磨盤樹子、山金瓜、山油柑、臭山橘山橘子、山饅頭、獅子滾球、雷打柿、萬豆子、壽脾子、牛萘、八楞橘、八楞楂、百梗桔、野蕃蒲、金骨風、野毛植、百莢橘、百莢結、小孩拳。

3.5 來源

藥材基源:爲大戟科植物算盤子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ochidion puberum (L.)Hutch.[Agy neia pubera L.]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摘,揀淨雜質,曬乾

3.6 形態

算盤子 直立多枝灌木,高l-3m。小枝灰褐色,密被鏽色或黃褐色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3mm,被柔毛;托葉三角形至狹三角形,長1-2mm,被柔毛;葉長圓形至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稀卵形或倒卵形,長3-9cm,寬1.2-3.5cm,先端鈍至急尖,稀近圓形,常具小尖頭,基部楔形至鈍形,上面僅中脈被疏短柔毛或幾無毛,下麪粉綠色,密被短柔毛,側脈5-8對,下面明顯。花單性同株或異株,花小,2-5朵簇生於葉腋;無花瓣;萼片6,2輪;雄花花梗細,長l-8mm,通常被柔毛,萼片質較厚,長圓形至狹長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外被疏短柔毛;雄蕊3枚,合生成柱狀,無退化子房;雌花花梗長l-3mm,密被柔毛,花萼與雄花的近同形,但稍短而厚,兩面均被毛;子房密被絨毛,8-10室,花柱合生成環狀,長寬與子房幾相等,先端不擴大,與子房連接處縊縮蒴果扁球形,直徑8-15mm,常具8-10條明顯縱溝,先端具環狀稍伸長的宿花柱,密被短柔毛,成熟時帶紅色,種子近腎形,具三棱,長約4mm,紅褐色。花期6-10月,果期8-12月。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坡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3.8 性狀

性狀鑑別 蒴果扁球形,形如算盤珠,常具8-10條縱溝。紅色或紅棕色,被短絨毛,先端具環狀稍伸長的宿存花柱。內有數顆種子種子近腎形,具縱棱,表面紅褐色。氣微,味苦、澀。

3.9 化學成份

種子脂肪油25.30%。脂肪酸組成:棕櫚酸(palmitic acid)29.1%,硬脂酸(stearic acid)0.9%,油酸(oleic acid)23.2%,亞油酸(linoleic acid)32.7%,亞麻酸(linolenic acid)14.1%。

3.10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葉煎劑對志賀痢疾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傷寒沙門菌等9種腸道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對賀痢疾桿菌敏感,在試管內的效價爲1:1280;根煎劑抗菌作用

3.11 性味

苦;涼;有小毒

3.12 歸經

腎經

3.13 功能主治

清熱除溼;解毒利咽行氣活血。主痢疾泄瀉黃疸瘧疾淋濁帶下咽喉腫痛牙痛;疝痛;產後腹痛

3.1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3.15 附方

①治瘧疾:野南瓜一兩。酒水各半煎,於瘧發前二至三小時服。②治疝氣初起:野南瓜五錢。水煎服。③治睾丸炎:鮮野南瓜三兩,雞蛋二個。先將藥煮成汁,再以藥汁煮雞蛋,一日二次,連服二天。(選方出江西《草藥手冊》)

3.16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牙痛淋濁膀胱疝氣

2.《江西民間草藥》:治瘧疾

3.《四川中藥志》:治氣痛腰痛

3.17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算盤子的方劑

查看更多

用到中藥算盤子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