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熱通便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sì shùn yǐn
四順飲爲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四首。
當歸、大黃、白芍藥、生地黃[1]。
當歸、大黃、白芍藥、懷生地。
《症因脈治》卷四方之四順飲主治燥火腹痛,大便祕結[1]。
水煎服[1]。
大黃1兩半,川芎1兩,山梔仁1兩,赤芍藥1兩,樸消1兩,當歸1兩,枳殼1兩,甘草(炙)1兩。
《普濟方》卷七十一方之四順飲主治遠年眼目赤腫,大便不通。
上(口父)咀。每服2錢,加生地黃3寸煎。
兼氣,加香附;痛,加乳香、沒藥。
當歸2兩,大黃2兩,熟地黃2兩,白芍藥2兩,柴胡2兩,川芎4兩。
上爲末。
《普濟方》卷三八五方之四順飲主治小兒頭熱身涼,並五心熱。
每服3歲用1錢,水半盞,煎3分,不拘時候服。
大黃、川芎、枝炭、赤芍、沒藥、當歸、枳殼、生地、香附、甘草。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四順飲主治麻疹,目有白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