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磨湯

降逆下氣 中醫學 方劑學 行氣劑 理氣劑 行氣寬中 中藥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ì mó tāng

2 英文參考

Decoction of Four-Drug Juic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四磨湯同名方劑約有三首,其中《嚴氏濟生方》記載者爲常用方,其組成爲人蔘6g、檳榔9g、沉香6g、烏藥6g,具有破滯降逆,兼以扶正,順氣寬中補虛之功效。本方所治證候屬於素體虛弱,又因憂愁思怒等情志所傷,使肝氣橫逆,上犯肺胃,氣機升降失常所致,是治療肝氣鬱結,上犯肺胃的代表方劑。凡臨牀上出現以胸膈脹悶、上氣喘急、心下痞滿等爲主要表現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

4 《嚴氏濟生方》卷二方之四磨湯

4.1 別名

四磨飲[1]

4.2 組成

人蔘檳榔沉香烏藥等分[1]

人蔘6g、檳榔9g、沉香6g、烏藥6g[2]

4.3 功效主治

《嚴氏濟生方》卷二方之四磨湯功能行氣降逆寬胸散結[2]。主治七情傷感而致的上氣喘息,胸膈不舒,煩悶不食[2]

《嚴氏濟生方》卷二方之四磨湯功在破滯降逆,兼以扶正,順氣寬中補虛[2]。主治肝氣鬱結證[2]。症見七情鬱滯,痰氣交阻,胸膈脹悶,上氣喘急,心下痞滿,胸膈痞悶及水腫,不思飲食,苔白脈弦[2] 。

4.4 用法用量

分別磨汁,和作七分盞,煎三、五沸,放溫服[2]

4藥分別磨汁,然後合在一起,微火煎三五沸,溫服[2]

上各濃磨水,和作7分盞,煎3-5沸,放溫服。或下養正丹尤佳。

4.5 使用注意

本方雖有人蔘扶正,但畢竟以行氣破滯爲主,如果屬於肺腎兩虛上氣喘急,則不宜使用[2]

4.6 方解

方中烏藥順氣舒肝,檳榔烏藥行氣化滯;沉香順氣降逆以平喘;然行氣降氣之品每易傷氣,故用人蔘益氣扶正,使鬱結散而正不傷,諸證自平[2]。四藥磨服,則力專而效速[2]

方中烏藥行氣疏肝,善理氣機,爲君藥[2]沉香降氣平喘,爲臣藥[2]。佐以檳榔行氣破滯[2]破氣之品雖然可以迅速達到行滯散結的作用,但是過於辛散卻容易損傷人體正氣,何況本來就有正氣不足的一面,故方中又佐人蔘益氣扶正,補其不足,使鬱滯開而正氣不傷[2]。4藥配伍,可使正虛得補,氣滯得行,氣逆得降,則滿悶、喘急、納差等症漸愈[2]

4.7 臨牀應用

1.本方是治療肝氣鬱結,上犯肺胃的代表方劑。凡臨牀上出現以胸膈脹悶、上氣喘急、心下痞滿等爲主要表現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2]

2.加減法:若體壯氣實而氣結較甚,大怒暴厥,心腹脹痛者,可去人蔘,加木香枳實以增其行氣破結之力;大便祕結噯氣腹滿腹痛,脈弦者,可加枳實大黃通便導滯[2]

3.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氣滯兼有氣逆者,可加減使用[2]

4.胃脘痛:許某,男,39歲,教師。罹患胃脘疼痛反覆發作己三年之久。自感胃部脹痛滿悶,按之則舒,攻衝季脅噯氣頻作,納呆舌質正常,苔薄白,脈沉弦。經鋇餐造影診斷爲“淺表性胃炎”,證屬肝疏失調,橫犯中州之木侮土。擬降逆解鬱,益舉中氣處方烏藥沉香(另衝)、炒檳榔黨蔘枳殼各10g,炒赤芍、軟柴胡各6g,四劑,水煎日服2次。服藥後痛脹略減,衝氣已平,噯氣仍作,繼以原方減檳榔柴胡消導升疏之品,加半夏降逆醒脾。連進4劑,諸證均減。原方改散劑續進兩料善後,未再復發。

5.梅核氣:郭某,女,44歲,幹部。患者咽喉似有異物感,已有年餘,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如物梗咽,但進食吞嚥正常,曾經多方治療不顯,患者疑爲惡變,情緒緊張,精神淡漠,不思飲食,胸中不適,夜不成寐,舌尖紅,苔薄白,脈弦細。良由七情鬱結,氣機不暢,津液失於輸布以致痰氣交阻而成梅核氣證,法宜開鬱散結,調理氣機爲主。方用:烏藥沉香海藻檳榔、生甘草浙貝母各10g,參須4.5g,石斛15g,生麥芽30g。四劑後咽部稍感舒適,飲食猛增,夜己入睡,效不更法,連進13劑,患者喜告病已衰其大半,其效之速,出餘所料,後改爲丸劑,並囑其注意飲食起居,經遠期追訪未再發。

4.8 各家論述

1.《醫方集解》:此手太陰藥也,氣上宜降之,故用檳榔沉香檳榔性如針石沉香入水獨沉,故皆能下氣氣逆宜順之,故用烏藥;加人蔘者,降中有升,瀉中帶補,恐傷其氣也。

2.《醫宗金鑑》:七情隨所感皆能爲病,然壯者氣行而愈,弱者氣著爲病。愚者不察,一遇上氣喘息,滿悶不食,謂是實者宜瀉,輒投破耗等藥,得藥非不暫快,初投之而應,投之久而不應矣。若正氣既衰,即欲消堅破滯,則邪氣難伏,法當用人蔘先補正氣沉香納之於腎,而後以檳榔烏藥從而導之,所謂實必顧虛,瀉必先補也。四品氣味俱厚,磨則取其氣味俱足,煎則取其氣味純和,氣味齊到,效如桴鼓也。

3.《成方便讀》:以檳榔沉香破氣快膈峻利之品,可升可降者,以之爲君;而以烏藥之宣行十二經氣分者助之;其所以致氣之逆者,虛也。若元氣充足,經脈流行,何有前證?故以人蔘輔其不逮,否則氣暫降而鬱暫開,不久又閉矣,是以古人每相需而行也。若純實無虛者;即可去參加枳殼

4.《歷代名醫良方註釋》:此方乃醒氣、散氣降氣、納氣,而又維護正氣之方也。氣喘分兩大綱,一在上爲實,乃肺氣不通調;一在下爲虛,乃腎氣不歸根。本方證治,兼而有之,蓋七情感傷,鬱滯菀結,氣喘而急,上而不下,留滯膈間空膜之地,形成氣膈。方制檳榔以開之,烏藥以異之,沉香以降之納之。又用人蔘之大有力者,主持其間,俾氣有統攝,不致散漫耗蝕,上下循環,營周不休,以歸復於生理正常。尤妙在四藥皆磨,既取其氣味之全,又取其緩緩斡旋,不過攻過補,致令轉變氣損氣滯反應之嫌。一本磨上三藥,倍人蔘煎湯,入鹽調下,對於虛甚不能運藥,義求人蔘補力之早達,未爲不可。然煎則補住氣痰,恐諸氣藥反難以奏功。觀喻嘉言《寓意草》,治痰喘夾虛,用人蔘切則效,人蔘用煎則不效,其意殊耐深思。要之須恰符病竅病機,斯可耳。

4.9 附註

四磨飲(《證治要訣類方》卷二)。

4.10 歌訣

四磨飲七情侵,人蔘烏藥沉香檳;四味濃磨煎溫服破氣降逆喘自平[2]

4.11 摘錄

《濟生方》

5 《重訂嚴氏濟生方》卷二方之四磨湯

5.1 別名

四磨飲(《杏苑生春》卷六)。

5.2 處方

人蔘 檳榔 沉香臺烏藥

5.3 功能主治

《重訂嚴氏濟生方》卷二方之四磨湯具有破滯降逆,補氣扶正之功效。治七情傷感,上氣喘息,胸膈滿悶,不思飲食。

5.4 用法用量

上四味,各濃磨水,取300毫升,煎三五沸,放溫服,或下養正丹尤佳。

5.5 方解

方中沉香降氣平喘檳榔行氣破滯,烏藥調肝順氣,人蔘補氣扶正。四味配合,行氣而不耗氣,有邪正兼顧之妙。用法採取濃磨溫服,則力專效速,故方以四磨湯命名。

5.6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卷二

6 痘疹金鏡錄》卷一方之四磨湯

6.1 組成

檳榔木香枳殼烏藥

6.2 功效主治

痘疹金鏡錄》卷一方之四磨湯具有行氣行痰之功效主治。天吊,風痰壅滯發驚

6.3 用法用量

用薑湯各磨服。

6.4 摘錄

痘疹金鏡錄》卷一

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73.
  2. ^ [2]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