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花

中藥材 清熱解毒 清肺止咳 中醫學 消痰下氣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ī guā huā

2 英文參考

Clematis lasiandra Maxim.[朗道漢英字典]

luffa flow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絲瓜花

絲瓜花中藥名,出自《滇南本草[1]

3.1 來源

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花[1]

3.2 性味

甘、微苦,寒[1]

3.3 功能主治

功在清肺止咳,消痰下氣[1]

1.治肺熱咳嗽,喘急氣促咽痛鼻竇炎[1]。煎服:6~9g[1]

2.治療瘡,腫毒,痔瘡,搗爛敷;外傷出血,研粉撒[1]

3.4 化學成分

本品含谷氨醯胺天冬氨酸天門冬素、精氨酸賴氨酸丙氨酸等多種氨基酸[1]

4 《*辭典》·絲瓜花

4.1 出處

滇南本草

4.2 拼音名

Sī Guā Huā

4.3 來源

葫蘆科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花蕾,夏季開花時採取。

4.4 形態

植物形態詳"絲瓜"條。

4.5 化學成份

花中谷氨醯胺天冬氨酸精氨酸天門冬素的含量雌花比雄花中多,而賴氨酸丙氨酸則在雄花中爲多。

4.6 性味

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4.7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肺熱咳嗽咽痛鼻竇炎疔瘡痔瘡

①《滇南本草》:"清肺熱,消痰下氣止咳,止咽喉疼,消煩渴,瀉相火。"

②《分類草藥性》:"塗疔瘡退火毒,消腫。"

③《陸川本草》:"治鼻竇炎。"

④《重慶草藥》:"清熱利便。治瘡毒,痔瘡。"

4.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

4.9 附方

①治肺熱咳嗽,喘急氣促絲瓜花蜂蜜。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紅腫熱毒瘡,痔瘡絲瓜花五錢,鏵頭草五錢。生搗塗敷。(《重慶草藥》)

③治外傷出血絲瓜花.秋葵葉。曬乾研粉。加冰片少許,同研末外用。(《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4.10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5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