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丹溪心法》卷五
2.1 別名
八月束胎丸
2.2 組成
炒黃芩復1兩,春、秋7錢半,冬半兩,白朮1兩(不見火),茯苓7錢半(不見火),陳皮3兩(忌火)。
2.3 功效
2.4 主治
2.5 用法用量
口服。
2.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粥爲丸。
2.7 各家論述
《醫方考》:凡患產難者,多由內熱灼其胞液,以致臨產之際,乾澀而難;或脾氣怯弱,不能運化精微,而令胞液不足,亦產難之道也。故用白朮、茯苓益其脾土而培萬物之母;用黃芩清其胎熱,瀉火而存胞液;用陳皮者,取其辛利,能流動中氣,化其肥甘,使胎氣不滯,兒身勿肥耳。此束胎之義也。
2.8 附註
八月束胎丸(《女科指掌》卷四)。本方方名,《準繩·女科》引作“縮胎丸”。《玉機微義》本方用法:上爲末,粥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40丸,空心、白湯送下。
3 《醫方類聚》卷二二七引《新效方》
3.1 別名
縮胎丸
3.2 組成
3.3 功效
3.4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溫水送下。
3.5 加減
3.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粥爲丸,如梧桐子大。
3.7 用藥禁忌
孕婦宜熱藥,不宜涼藥,元氣虧損者勿服。
3.8 附註
縮胎丸(《準繩·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