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科指掌
《女科指掌》为妇产科著作,五卷,清·叶其蓁撰,刊于1724年。本书分调经、种子、胎前、临产、产后五门。叙述每种病证,首先编成歌诀,其次分析病证,介绍治法。惟书中杂有部分迷信论述。其次分析病证利用中医辨证规律,求其病因病机、亦能入理;然后介绍历代妇科大家的治疗大法和方药,堪为初学者之津梁。
-
补血行滞汤
《女科指掌》卷四:补血行滞汤:处方:当归、川芎、生地、白芍、香附、砂仁、枳壳、苏梗。功能主治:妊娠过期不产。摘录:《女科指掌》卷四《胎产心法》卷二:别名:催生汤组成:当归(酒浸)1钱,川芎1钱,白芍(炒)1钱,熟地1钱,香附(制)1钱,桃仁(去皮尖)7分,枳壳(麸炒)7分,砂仁(碎)7分,紫苏7分。
-
长生活命丹
《女科指掌》卷一:长生活命丹:处方:人参2钱,生姜2片,莲子8个,麦芽(炒)5分。主产后脾虚伤食,或误服消导,大伤脾胃,不进饮食者。摘录:《女科指掌》卷一《傅青主男女科》(女科)卷上:别名:长生活命饮组成:人参3钱。主治:产后伤食,消导过多,绝谷难治。用药禁忌:煎参汤,用新罐或铜杓,恐闻药气要呕也。
-
沉香琥珀丸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理气健脾。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一引《德生堂经验方》《普济方》卷一九一引《德生堂方》:沉香琥珀丸:别名:沉珀丸处方:琥珀半两,杏仁(去皮,炙)半两,赤茯苓半两,泽泻半两,紫苏(真者)1两半,沉香1两半,葶苈(炒)1两半,郁李仁(去皮、壳)1两半,橘皮(去白)7钱半,防己7钱半。
-
趁痛饮
处方:虎骨、防风、白芷、续断、藁本、茯苓、白芍、甘草、当归。功能主治:妇女经病疼痛。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女科指掌》卷一
-
趁痛饮子
别名:越痛散、趁痛散处方:虎骨5铢,茯苓2铢,甘草2铢,藁本2铢,防风2铢,白芷2铢,当归3钱,白芍3钱,续断3钱,吴术3钱,附子3钱。功能主治:妇女经脉虚寒,身体疼痛。用法用量:越痛散(《准绳·女科》卷一)、趁痛散(《女科指掌》卷一)。摘录:《女科百问》卷上
-
樗皮丸
《医学纲目》卷三十四:樗皮丸:别名:樗树根丸(《摄生众妙方》卷七)、椿根皮丸(《饲鹤亭集方》)。功能主治:主赤白带有湿热者。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女科指掌》卷一:方名:樗皮丸组成:樗根白皮(向东南者,米泔水洗,去黑皮,晒干,酒炒)、陈皮、茯苓、半夏、香附、川芎、苍术、黄柏、炮姜、地榆、牡蛎。
-
催生神效散
别名:千里马、如神散处方:旧草马(即路上破草鞋)1只。功能主治:催生。《济阴纲目》本方用法:童便和酒调下三钱。各家论述:《沈氏女科辑要》:千里马得人最下之气,佐以童便之趋下,酒性之行血,故用之灵验。此药不寒不热,最是稳剂。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引《胡氏经效方》
-
大温经丸
处方:吴茱萸1两,当归5钱,川芎5钱,白芍5钱,熟地2两,牡丹皮5钱,石菖蒲1两,阿胶5钱,人参5钱,茯苓1两,肉桂5钱,艾叶1两(醋炒),琥珀3钱(另研),附子7钱(炮),朱砂2钱(另研)。功能主治:带下恶寒腹痛,饮食少进,或时时利,吞酸水,足冷腰痛,面色不荣、脉沉迟。摘录:《女科指掌》卷一
-
当归补中汤
处方:当归、川芎、阿胶、艾叶、甘草、人参、黄耆、杜仲、白术、白芍、北味。功能主治:过期不产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女科指掌》卷四
-
黄耆糯米汤
别名:黄耆汤处方:糯米5升,黄耆6两。功能主治:妊娠忽然下黄汁如胶,或如豆汁,胎动腹痛。用法用量:黄耆汤(《竹林女科》卷二)。摘录:方出《妇人良方》卷十二,名见《女科指掌》卷三
-
鸡头粥
别名:鸡豆粥处方:芡实肉1斗(净),白粱米2升,莲肉(泡,去皮心,焙干)1升,薏苡仁(鲜者)1升,怀庆干山药(为末)1升。制法:上为末,依分和匀,贮一处,夏天以芡实3升为主,诸味遍减。功能主治:专理脾胃,广嗣多子。主用法用量:鸡豆粥(《女科指掌》卷二)。摘录:《医统》卷八十四引《秘验》
-
加味五积饮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芍药、人参、半夏、枳壳、香附、白芷、桔梗、麻黄、当归、川芎、茯苓、肉桂、木香。功能主治:经病疼痛。用法用量:加生姜、木瓜,入盐少许,水煎服。摘录:《女科指掌》卷一
-
九月束胎丸
处方:白术、枳壳、黄芩、甘草。制法:粥为丸。功能主治:束胎。主用法用量:每服30丸,饮送下。摘录:《女科指掌》卷四
-
苓术汤
方出《千金》卷二,名见《女科指掌》卷三:苓术汤:处方:茯苓4两,白术4两,黄芩3两,旋覆花2两,杏仁3两。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名见《女科指掌》卷三《三因》卷五:苓术汤:处方:白茯苓、厚朴(姜汁制,炒)、白术、青皮、干姜(炮)、半夏(汤泡去滑)、草果(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
六龙固本丸
《寿世保元》卷七:六龙固本丸:处方:怀山药4两,巴戟肉4两,山茱萸肉4两,川楝子肉2两,黄耆1两,补骨脂2两(青盐3钱煎汤,拌半日,搓去皮,黄柏5钱酒煎,拌骨脂,炒),小茴香1两(盐2钱煎汤,拌楝肉,同炒干),人参2两,莲肉2两,木瓜2两,当归身2两,生地黄2两,白芍1两,川芎1两。
-
马兜铃散
《圣惠》卷四十二:马兜铃散:处方:马兜铃1两,人参1两(去芦头),贝母1两(煨微黄),甘草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麻黄1两(去根节),五味子1两,威灵仙1两,桑根白皮1两(锉),款冬花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皂荚1两(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
-
人参当归汤
别名:人参当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处方:人参当归麦门冬桂心干地黄各3克大枣20个粳米15克谈竹叶6克芍药12克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清热除烦。产后去血过多,血虚则阴虚,阴虚生内热,内热曰烦,其证心胸烦满,呼吸短气,头痛闷乱,骨节疼痛,晡时辄甚,与大病后虚烦相类。去滓纳药,煮取3升,去滓,分3服。
-
缩砂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缩砂散:处方:缩砂仁不拘多少制法:上为细末。主治:妊娠胃虚气逆,呕吐不食。主治:小儿滑泄,肛头脱出。用法用量:每用1钱,以猪腰子1片劈开,入药末在内,绵系,米泔煮熟,与儿食之,次服白矾丸。主治:骨鲠。主治:血崩,胎动不安,痢疾。附注:缩砂饮(《女科指掌》卷三)。不饮酒者,米饮调下。
-
下气汤
处方:半夏9克生姜9克人参4.5克橘皮9克(一方无人参)制法:上药四味,嚼咀。《女科指掌》卷三:方名:下气汤组成:苏叶、陈皮、桑皮、茯苓、青皮、白芍、大腹皮、甘草。《四圣心源》卷四:方名:下气汤组成:甘草2钱,半夏3钱,五味1钱,茯苓3钱,杏仁3钱(泡,去皮尖),贝母2钱(去心),芍药3钱,橘皮2钱。
-
四物三补丸
《女科指掌》卷一:组成:四物汤加黄芩、黄连、黄柏、山栀、香附、荆芥穗、龟板(炙)。功效:调经。主治:经事先期。用法用量:口服。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服。
-
抑气散
《医级》卷八:方名:抑气散组成:乌药2两,紫苏1两,广皮1两,槟榔1两,枳壳1两,砂仁1两,沉香5钱,香附半斤。主治:气道壅滞,不得升降,脉盛气粗,或胸膈痰饮窒碍,或胁肋肝邪逆滞等气实诸痛者。用法用量:每服1钱,白汤调服。仍兼进紫石英丸。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太阴少阳药也。经曰:高者抑之。
-
三黄三白丸
《女科指掌》卷一:方名:三黄三白丸组成:黄连(炒)5钱,黄芩5钱,黄柏(炒)5钱,白术1两,白芍1两,白芷2两(炒黑),香附1两(醋炒),扁柏5钱(酒炒),樗根皮2两(酒炒)。主治:带下,阳盛阴虚,形衰肤燥,口苦咽干,耳鸣。用法用量:每服汤送下70丸。制备方法:上为末,粥为丸。
-
千金竹茹汤
《女科指掌》卷五:方名:千金竹茹汤组成:竹茹、麦冬、小麦、甘草、干葛、大枣。主治:产后烦渴。用法用量:水煎服。
-
神效百子丸
《女科指掌》卷二:方名:神效百子丸组成:明净硫黄1两。功效:求嗣。主治:妇人无子。用法用量:每遇妇人月经过后,每服25丸,空心酒送下,次日服35丸,又次日服40丸,100丸尽,交合成胎矣。制备方法:铜铫内甘草汤煮1日,取出阴干,研极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约200粒。
-
秋茄散
《女科指掌》卷五:方名:秋茄散组成:茄子(经霜裂开者,阴干)。主治:产后妬乳用法用量:水调敷。制备方法:烧,为末。
-
益阴地黄丸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名:益阴地黄丸组成:生地黄2两,熟地黄2两,茯苓1两,泽泻5钱,牡丹皮1两,山茱萸1两,当归1两,柴胡5钱,五味子3钱,山药1两,菊花5钱。《辨证录》卷三:方名:益阴地黄丸组成:熟地1斤,山药8两,麦冬10两,北五味3两,山茱萸8两,丹皮6两,茯苓6两,地骨皮10两,泽泻4两。
-
小琥珀散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七:方名:小琥珀散组成:川芎6两(拣颗颗如核桃肉者,生锉),川当归(去尖梢芦头净,好酒浸1宿,慢火炙令黄色,不得焦,候冷切细)4两,桑寄生2两。孕妇临月空心1服,至卧蓐时,胎滑易生,恶物亦少,新血便生,脏腑自然不痛。主治:血热虚烦,不思饮食,潮躁消瘦,心腹脐胁疠痛。
-
瘦胎饮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方名:瘦胎饮别名:瘦胎散组成:益母草1钱,白芍1钱,香附1钱,枳壳1钱,砂仁1钱,甘草1钱,当归1钱5分,益智仁1钱5分。主治:5-6月胎气不和,肚腹膨胀,腰腹疼痛,不思饮食,劳倦殊甚。《张氏医通》卷十五:方名:瘦胎饮别名:枳壳散组成:黄芩1两(酒炒),白术1两,枳壳(炒)7钱半。
-
蟹爪汤
《千金》卷二:方名:蟹爪汤别名:蟹爪散组成:蟹爪1升,甘草2尺,桂心2尺,阿胶2两。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蟹爪、桂心温散积滞,阿胶、甘草和血安中,迟则难于为力矣。若胎息未损,仍得子母双全。蟹性横行破血,故妊娠忌食,而伤胎下血,子死腹中,下胞衣方多用之,以其触之即脱,格物致知之道也。
-
叶其蓁
叶其蓁清代医家。字杏林,号困庵、抱乙子或抱乙山人。南汇(今属上海市)人。工诗文,精研理学,后转而攻歧黄之学,专长幼科。著述甚丰,有《幼科指掌》五卷、《女科指掌》五卷、《诸科指掌》(或称《十三科指掌》),其体例系仿《千金方》而作。尚有《疫疠脉镜》。其子蕉村等,亦为名医。
-
半夏茯苓丸
《女科指掌》卷三处方茯苓、半夏、橘皮、枳壳、人参、甘草、干姜。制法炼蜜为丸。功能主治妊娠恶阻,甚者寒热呕吐,胸膈烦满。用法用量每服20丸。
-
肾虚不孕
肾虚不孕病名。多因秉赋不足,肾精不充,天癸不能按时而至,或至而不盛,冲任脉虚,胞脉失养,不能摄精成孕。偏肾阳虚者,兼见形寒肢冷,小腹寒凉,治宜温补肾阳,用桂附八味丸或毓麟珠加补骨脂、巴戟天、肉桂、附子等。偏肾阴虚者,兼见颧红唇赤,潮热盗汗等症,治宜滋阴补肾,方用六味地黄汤。
-
防已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防已汤:处方:防己茯苓白术桂心生姜各12克乌头7枚(去皮,熬令黑)人参6克甘草9克制法:上八味药,叹咀。功能主治:主治历节风,四肢疼痛,如锤煅不可忍。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女科指掌》卷三:防已汤:处方:桑白皮、防已、茯苓、紫苏、木香、砂仁、姜皮。用法用量:水煎服。
-
猪蹄汤
功效:通乳。用法用量:用猪蹄1只,水4碗煮之,去油滓,取清汤,入上药1分,作4份分开,煎10数沸,去滓温洗,恶肉随洗而下,即用神异膏贴之。附注:后药即蔷薇根皮、黄柏各三分,朴消、蛇床子各一分,甘草一分(炙),上为散。《传信适用方》卷三:方名:猪蹄汤组成:香白芷、甘草、独活、露蜂房、黄芩、赤芍药、当归。
-
双仙散
《女科指掌》卷五:组成:当归、石菖蒲各等分。主治:产后劳伤,肾气损动,胞络虚而风冷外袭,血滞经络,腰痛,或恶露断绝,腰中重痛,下注两股,痛如锥刺。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猪、羊肾作羹食亦好。制备方法:上为末。
-
瓦垄丸
《济阴纲目》卷一:别名:瓦垄子丸组成:香附(醋煮)4两,当归1两,牡丹皮1两,桃仁1两(去皮尖),大黄1两(蒸),川芎半两,红花半两,瓦垄子2两(煅,醋煮1昼夜)。制备方法:上为末,炊饼为丸。各家论述:丹溪治血块多用瓦垄子,古方治血块多用姜桂热药,而此用大黄寒药。附注:瓦垄子丸(《女科指掌》卷一)。
-
香苏饮
《医方简义》卷四:方名:香苏饮组成:制香附1钱5分,苏叶1钱5分,防风1钱5分,杏仁泥3钱,甘草5分,陈皮5分。《金鉴》卷五十:方名:香苏饮组成:藿香、苏叶、厚朴(姜炒)、陈皮、枳壳(麸炒)、茯苓、木香(煨)、炙甘草。主治:婴儿生育时触冒寒邪,入里犯胃,曲腰而啼,吐沫不止者。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
蒲醋丸
《女科指掌》卷四:方名:蒲醋丸组成:真蒲黄(炒)。主治:产后恶露不绝。制备方法:上为末,熬米醋为丸。各家论述:《医略六书》:蒲黄一味,性能破瘀行血,炒黑醋丸,又能涩血止血,以定污血之漏血。米饮调下,使污血去尽,则新血自生,而经脉完复,其血露无不净,腹痛无不除,何尪羸日当之有哉。
-
月经涩少
月经涩少为病名。见清·叶其蓁《女科指掌·调经门》。指月经过少。亦名月经涩少、月经滞涩、经水否涩、经水涩少、经乍来乍少等。指月经周期虽准,但血量少于正常,或经行时间过短,量亦过少,甚至点滴一、二日即净。有血虚月经过少、血寒月经过少、血瘀月经过少、肾虚月经过少或痰湿月经过少等。
-
月经落后
出清·叶其蓁《女科指掌·调经门》。即经行后期。亦名月经落后、经水后期、经迟、过期经行等。指月经来潮比正常周期推迟1周以上甚至3~多因血虚、血寒、肾虚、气滞和血瘀等所致。当分别用益血、温经、补肾、行气、祛瘀等法治疗。
-
脂塞不孕
脂塞不孕病名。见清·叶其蓁《女科指掌》。多因妇女素体肥盛,体脂阻塞胞脉,影响胞宫摄精成孕而致不孕。参见肥胖不孕条。
-
湿痰不孕
湿痰不孕病证名。不孕证型之一。见叶其蓁《女科指掌·种子门》。即痰湿不孕。详该条。
-
经水愆期
经水愆期病名。见《女科指掌·调经门》:”愆期是指失期、过期。故经水愆期即经行先后无定期、经行后期。详上两同名条。
-
产后目闭
清·叶其蓁《女科指掌》:“武叔卿曰:痰气郁滞,闭目不语者,孤凤散。蓁谓肝开窍于目,又五脏六腑皆上注于目,曾治伤寒热病,凡见目瞑目闭者,俱是血分受病,或衄血蓄血,热入血室,触经感冒等症,则知产后目闭,不独痰气一条,亦有瘀血壅滞经络关窍不通者,因制琥珀散用之验。”
-
鸡膍胵汤
《女科指掌》卷五:鸡膍胵汤:处方:鸡膍胵3具(去垢净),鸡肠3具(去垢净),人参、当归、生地、甘草、枣。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热在小肠,不能司膀胱气化而小便频数,小肠尽处傍通膀胱,膀胱渗洄,是必小肠有瑕,故取鸡之膍胵及肠专利小肠;厚朴、姜、枣专泄滞气;附注:方中麻黄,《千金方衍义》作 蒲黄。
-
资生汤
盐山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资生汤:处方:生山药(一两)玄参(五钱)于术(三钱)生鸡内金(二钱.摘录:盐山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女科指掌》卷五:方名:资生汤组成:全当归3钱,真川芎2钱,炮姜炭1钱,炙甘草5分,牡丹皮1钱,山楂肉2钱,鲜红花8分,白茯苓1钱,黑豆30粒(炒令热透,以酒少许沃之)。
-
天冬钟乳酒
《女科指掌》卷一:组成:钟乳粉4两,天门冬3两,五加皮3两,干姜3两,蛇床子3两,丹参3两,熟地3两,杜仲3两,续断3两,地骨皮2两。主治:阴冷。用法用量:酒15斤渍饮。
-
束胎丸
《丹溪心法》卷五:别名:八月束胎丸组成:炒黄芩复1两,春、秋7钱半,冬半两,白术1两(不见火),茯苓7钱半(不见火),陈皮3两(忌火)。各家论述:《医方考》:凡患产难者,多由内热灼其胞液,以致临产之际,干涩而难;本方方名,《准绳 女科》引作 缩胎丸。功效:妊娠九月束胎。若临月十日前,小水多时,减去滑石。
-
神方验胎散
《医学纲目》卷三十五引王海藏方:方名:神方验胎散别名:验胎散组成:真雀脑工芎1两,当归(全用)7钱。主治:妇人三二个月月经不行,疑是两身,却疑血滞,心烦,寒热恍惚。用法用量:浓煎好艾汤1盏调下,或好酒调服亦得。如服药不觉效,再煎红花汤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分作2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