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shì wǎng mó xià yè yǐn liú shù
2 英文參考
aspiration of subretinal fluid
10 手術步驟
 |  |
圖1 | 圖2 |
1.角膜上放雙凹接觸鏡,術者和助手密切配合。氣液交換時注氣要緩慢。
2.觀察眼底選擇放液部位。爲避免損傷渦狀靜脈,最佳放液部位應選在內、外直肌上下緣和上、下直肌的下方(圖1斜線區內),儘可能選在視網膜脫離最高處(圖2)。鼻側放液較顳側安全,下方放液較上方安全。
3.鞏膜上作一3mm長垂直向切口,直至暴露脈絡膜(圖3)。
 |  |
圖3 | 圖4 |
切口兩端可預置一對褥式縫線,待放液後關閉切口用(圖4)。
用電解針頭或電凝針頭穿通脈絡膜(圖5)。
 |  |
圖5 | 圖6 |
注意選擇長度合適針頭,避免傷及視網膜(圖6)。
4.放液針(笛針)插入裂孔邊緣即止,避免過深插入損傷脈絡膜,造成大出血(圖8.9.6-1)。

5.放液時原裂孔會增大。一般放液前應先行裂孔緣水下電凝。
6.切割刀頭可直接放在裂孔處,只吸不切;或用一20號鈍針將視網膜下液吸出(圖8.9.6-2)。

7.行氣-液交換時,術者必須用手指蓋住放液針的外孔,以便調整眼內液排出速度,更好地顯露視網膜和裂孔。
8.無裂孔的視網膜脫離,可在後極部(一般選鼻側)視網膜上切一小孔,然後行內放液及氣-液交換。
11 術中注意事項及併發症處理
1.放液不成功常因爲針頭未垂直鞏膜穿通造成“活門”效應,可調整方向重新穿刺,或另選穿刺部位。也可因鞏膜和脈絡膜較厚,未完全穿通,此時可用稍長些的針頭。眼壓低時放液不易成功,可縮緊環紮帶增加眼內壓,或用組織鑷夾住放液口兩側的鞏膜,再行穿刺。
2.穿刺部位發生脈絡膜出血時,先收緊放液口縫線,並縮短環紮帶使眼內壓升高,待出血停止後另作放液切口。
3.放液口過大,放液速度過快時可造成視網膜嵌頓。一旦發生視網膜嵌頓,應對嵌頓區進行冷凝,再用硅海綿外加壓,使眼內產生較高的脊。
4.穿刺用力大時可造成視網膜穿通,部分患者可在穿刺部位對應的視網膜上發現視網膜出血。處理同視網膜嵌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