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葉

止咳平喘 中醫學 中藥中毒 中藥學 祛風溼 強筋壯骨 中藥材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í nán yè

2 英文參考

folium photiniae[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photiniae folia[朗道漢英字典]

Folium PhotiniaeChinese Photinia Leaf

石楠葉

3 概述

石楠葉中藥名,出自《本草從新》,即《名醫別錄》記載的石南葉的別名[1]

4 別名

風藥石楠葉、欒茶[2]

石眼樹葉、老少年葉、鑿樹、石綱。

5 來源及產地

薔薇科植物石南Photinia serrulata Lindl.的葉[2]。主產江蘇、浙江等地[2]

6 植物形態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m,枝光滑。葉片革質,長橢圓形、長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長8~22cm,寬2.5~6.5cm,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疏生有腺細鋸齒,近基部全緣,幼時自中脈至葉柄有絨毛,後脫落,兩面無毛;葉柄長2~4cm。復傘房花序多而密;花序梗和花柄無皮孔;花白色,直徑6~8mm;花瓣近圓形,內面近基部無毛;子房頂端有毛,花柱2~3裂。梨果近球形,直徑約5mm,紅色,後變紫褐色。花期4~5月,果期10月。野生或栽培。

7 採製

全年可採收,曬乾

8 性狀

葉上表面暗綠色至棕紫色,較平滑,下表面淡綠色到棕紫色,主脈突起,側脈似羽狀排列;常帶有葉柄。革質而脆。氣微,味苦、澀。

9 性味

辛、苦,平,有小毒[2]。入肝、腎經[2]

10 功能主治

祛風溼,強筋骨,止咳[2]

1.治風溼痹痛,腰膝痠軟陽痿遺精頭風痛,風疹[2]。內服:煎湯,4.5~9g;或浸酒[2]

2.治咳嗽痰喘[2]。研末裝菸斗內燃着吸菸[2]

11 運用

石南果實石南實,又名鬼目,煎服破積聚,逐風痹[2]

12 化學成分

葉含野黑櫻桃苷、遊離的氫氰酸、櫻花苷等[2]

含氫氰酸、野櫻皮甙(prunasin)、熊果酸皁甙揮發油

13 藥理作用

具有興奮心臟、鎮痛、抗炎等作用[2]

1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4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