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十二味翼首散藥典標準
2.1 品名
Shi'erwei Yishou San
2.2 處方
翼首草100g、榜嘎75g、節裂角茴香75g、天竺黃75g、紅花60g、檀香50g、安息香25g、莪大夏50g、鐵棒錘葉40g、五靈脂膏50g、牛黃0.5g、麝香0.5g
2.3 製法
以上十二味,除麝香、牛黃外,其餘翼首草等十味粉碎成細粉,過篩;將牛黃、麝香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2.4 性狀
本品爲灰棕色的粉末;氣香,味苦,有麻舌感。
2.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單細胞非腺毛無色;腺毛頭部爲2~4個細胞,柄單細胞(翼首草)。梯紋導管多見,直徑16~32μm,梯形紋孔窄(榜嘎)。草酸鈣方晶較多,直徑32~40μm(節裂角茴香)。不規則塊片無色透明,邊緣多平直,有棱角,遇水合氯醛試液溶化(天竺黃)。花粉粒圓球形或橢圓形,直徑約至60μm,外壁有刺,具3個萌發孔(紅花)。木纖維束淡黃色,其周圍的含晶細胞壁厚,木化,層紋可見,內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檀香)。樹脂結晶不定形,紅棕色,半透明,棱角明顯(安息香)。石細胞單個稍長,長約70μm,直徑8~14μm,壁厚,有少數單紋孔(莪大夏)。葉表皮細胞呈長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較多,長圓形或類圓形,副衛細胞3~4個,不等式(鐵棒錘葉)。細胞多成片,淡黃色,呈橢圓形或半圓形,壁甚厚,胞腔明顯(五靈脂膏)。不規則團塊黃棕色或棕紅色,由多數細小顆粒集成(牛黃)。
(2)取本品5g,加甲醇10ml,振搖,浸泡過夜,濾過,濾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節裂角茴香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三氯甲烷—甲醇(1:7: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棕褐色斑點。
2.6 檢查
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B)。
2.7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防疫。用於瘟疫,流行性感冒,乙型腦炎,痢疾,熱病發燒等病症。
2.8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g,一日2次。
2.9 注意
孕婦忌服。
2.10 貯藏
密封。
2.11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