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白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én bái sǎn

2 處方

半夏(齊州者)

3 製法

上一味,每用1枚,研令極細,入龍腦1小皁子許,同研勻。

4 功能主治

治痔疾,下部發腫,如梅、李大,痛硬不能行者。

5 用法用量

用津唾於手心,調令稀稠得所,攤軟紙上貼之,即冷如冰,良久有清水出,可以漸消。如未痊癒,再貼。

6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一

7 聖濟總錄》卷六十九

7.1 方名

神白散

7.2 組成

人中白不拘多少。

7.3 主治

血汗從膚腠出。

7.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入麝香少許,以溫酒調下。

7.5 製備方法

上刮在新瓦上,用火逼幹,研令極細。

8 幼幼新書》卷八引《鳳髓經》

8.1 方名

神白散

8.2 組成

神曲(炙)1分,人蔘1分,茯苓1分,藿香葉1分,甘草(炒)1分,黃耆蜜炙)1分,白附子(炮)1錢,大附子1個(炮,去皮尖)。

8.3 主治

小兒脾困冷瀉,多睡不醒,嘔逆,心悶亂,喉內生涎。

8.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以紫蘇湯調下。

8.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9 傷寒廣要》卷十一引《衛生家寶

9.1 方名

神白散

9.2 組成

蒼朮(米泔浸1宿,去皮,焙乾)1兩半,麻黃1兩(去根節),甘草1兩(炙),防風1兩(去蘆),石膏1兩(研),幹葛1兩,川芎1兩,香白芷半兩,瓜蔞根半兩。

9.3 主治

四時傷寒在表,渾身壯熱口苦舌幹惡風無汗

9.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蔥白3寸,煎至7分,熱服。如傷風身熱面赤,脈大,以衣覆取汗,即愈。

9.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0 《宣明論》卷十

10.1 方名

神白散

10.2 組成

益元散麻黃2兩(去節)。

10.3 主治

傷寒證用益元散不愈或小減者。

10.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用蜜少許(無蜜亦可),溫水調下;或欲冷飲者,新井泉水調下亦得,1日3次;解利發汗,每服水1盞,加蔥白5寸,豆豉50粒,煮取汁7分調,並3-4服。以效爲度。

10.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11 《衛生總微》卷十五

11.1 方名

神白散

11.2 組成

槐花半兩(微妙),蛤粉1兩。

11.3 主治

小兒血妄行,諸吐衄便溺等。

11.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或1錢,煎柳枝湯調下。

11.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12 養老奉親》

12.1 方名

神白散

12.2 組成

白芷2兩,甘草1兩。

12.3 主治

風氣

12.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半,水8分或1盞,加生薑2片,大棗2個,同煎至6分,通口服。如傷寒時疾,去姜、棗,加蔥白3寸,豉50粒,依前服,如人行5-7裏已來更服,汗出爲妙。

12.5 製備方法

上銼,如骰子大,用慢火一處炒令深紫色,勿令焦黑,放地上出火毒,杵爲末。

13 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

13.1 方名

神白散

13.2 組成

石膏白附子(炮)、天南星(炮)、白芷甘菊花、京芎、天麻等分

13.3 主治

頭風

13.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先嚼薄荷3-5葉,再以溫酒調下。

1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