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家宝
《卫生家宝》即《卫生家宝方》,为书名,6卷,另有卷首1卷。宋·朱端章辑,徐安国补订。刊于1184年。本书为作者历年所收集和试用效方的汇编。卷首为方剂目录,药件修制总例(记录300余种药物的炮炙法);卷一至卷六分为内、外、妇、儿各科病证验方,共43门,880余方。
-
化铁丸
《杂病广要》引《卫生家宝》:化铁丸:处方:五灵脂(去砂石,拣净者)1两,陈橘皮(不去白,拣真者)1两,青橘皮(不去白,拣真)1两,陈糯米(拣净者)1合,巴豆(去壳并心膜)。主治:心脏风热,惊惕不安,言语谵妄。用法用量:每服5丸,竹沥酒送下。制备方法:上各为末,再同研匀,用粟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皇散
处方:插芹(大蚌粉壳薄者,不拘个数,烧为灰,细研末,筛过)。功能主治:臁疮、脚疮。用法用量:看疮大小,用施入轻粉拌和,疮湿干掺上,疮干津唾调涂。不可近水。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六引《卫生家宝》
-
黄龙丸
《丹溪心法》卷一:黄龙丸:处方:雄黄15克硫黄消石各30克滑石明矾各15克好面120克制法:上药为末,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左瘫右痪,手足麻木,口眼斜,风痹疰腰脚疼痛;及妇人血风劳气,遍身疼痛,洗头伤风,头面乳肿,舌胀口干,头昏脑闷,多睡,暗风夹脑风,偏正头痛,破伤风。主停食,小儿疳积。
-
加减建中汤
《保命歌括》卷十九:加减建中汤:处方:小建中汤1剂,加柴胡、木瓜各等分。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九《医统》卷三十九:加减建中汤:处方:人参3两,炙甘草,官桂,白茯苓2两,当归4两,附子(炮)半两,厚朴(姜制)半两,龙骨1两,黄耆3两,麦门冬(去心)3两,白芍药4两,生地黄4两。主治:伤寒,发热自汗,虚烦。
-
进食丸
《卫生总微》卷十:进食丸:处方:木香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当归(去须,洗,焙)半两,代赭石(火煅、醋淬不计遍数,以易碎为度,别研)半两,朱砂(研,飞)半两,巴豆霜1分。功能主治:小儿伤饱,乳食不消,壮热腹痛胀满,吐(口见)无度。
-
救命丹
《杨氏家藏方》卷十四:救命丹:别名:神应丸(《百一选方》卷十三)。《洞天奥旨》卷十四:方名:救命丹别名:仙传救命丹组成:川山甲3大片(用蛤粉炒熟,不用粉),甘草节2钱,乳香1钱,天花粉2钱,赤芍3钱,皂角刺5分(去针),贝母2钱,没药5分,当归1两,陈皮1钱,金银花1两,防风7分,白芷1钱,白矾1钱,生地3钱。
-
蠲痛丸
《直指》卷十八:蠲痛丸:处方:延胡索(略炒)1两,川楝(蒸去皮核)半两,舶上茴香(炒)半两,牵牛(炒,取末)1分,当归1分,良姜1分,青皮(去白)1分,木香1分,天台乌药1分,全蝎7个(焙)。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浸糕为糊,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肠膀胱气痛。制备方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
南白胶香散
处方:粟壳(去须、带,醋炒)120克南白胶香龙骨各22.5克甘草(炙)21克干姜15克(炮)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滑肠久泻,脐腹胀痛。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引《卫生家宝》
-
蓬莪术散
处方:香附90克当归(酒洗)赤芍熟地蓬术元胡白术(土炒)枳壳黄芩青皮各45克川芎三棱砂仁(妙)干漆各60克红花甘草各30克制法:上药研末。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普济方》卷一八四引《卫生家宝》:方名:蓬莪术散组成:蓬莪术2两(酽醋炙煮),木香1两(煨)。
-
七珍散
《普济本事方》卷二方之七珍散:《普济本事方》卷二方之七珍散,其组成为人参、白术、黄芪(蜜水炙)、山萸,茯苓(去皮)、粟米(微炒)、炙甘草各一两。处方:人参(去芦)1两,白术1两,黄耆(蜜水涂炙)1两,山芋1两,白茯苓(去皮)1两,粟米(微炒)1两,甘草(炙)1两。用法用量:每服1钱,薄荷汤调下,不以时。
-
乳香宽筋丸
去黑水),一两。赤根白头风疮,如疮干用油调涂;疮湿只糁。:方名:乳香宽筋丸组成:乳香(别研)半两,没药(别研)半两,川乌(炮,去皮尖)半两,草乌(炮,去皮尖)半两,地龙(去土)半两,白牵牛(砂器内煮数佛)半两,何首乌1两(砂器内煮,去黑皮),白僵蚕1钱(炒去丝嘴),五灵脂(酒研,去石)7钱。
-
照水丹
别名:点水丹(《普济方》卷七十八)。未全退者,更用一服,极妙。摘录:《本事方续集》卷四《永乐大典》一一四一三引《经验普济加减方》:方名:照水丹组成:蛇蜕皮1条(全者,净,烧灰,细研),水银1钱,黄丹1钱(2味同研砂子),乌鸡子1个(去膜,细研如粉),硇砂1钱(细研),乌贼鱼骨2钱(研如粉)。主治:翳膜。
-
五退还光丸
《普济方》卷七十八引《卫生家宝》:组成:刺猬皮1两(麸炒,去麸不用),枳实1两,蚕退半两(炒),防风1两,蝉退1两(炒),苍术1两(米泔浸,炒干),蛇退1两(炒),草决明1两,猪前爪1两(烧灰存性),甘草1两(炒)。主治:内外障眼。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天麻饮子
功效:调血退热,解劳倦,进饮食,轻健四肢。主治:气血不足,正气与风邪相搏,浑身臂膊疼痛,潮热往来,倦怠,心间烦躁,恍惚不宁。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太阴玄精石散
《普济方》卷七十八引《卫生家宝》:组成:玄精石1两(细研,必须真者),石决明半两(火煅存性),蝉蜕1两(洗去沙泥),羌活半两,甘草4两,菊花1两(去枝梗)。主治:内外障眼。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用麦门冬煮水调下。制备方法:上焙,为细末。
-
无比饮子
《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卫生家宝》:组成:罂粟壳4两(去中瓤、蒂子),杏仁1两(去皮尖),山栀子2两(去仁,用壳),五味子半两(生用),阿胶半两(麸炒),甘草半两(炙黄色)。主治:一切咳嗽。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水1大盏,加生萝卜2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木鳖散
《普济方》卷二九六引《卫生家宝》:组成:木鳖子半两(去壳,切作片,捣烂),地骨皮半两,紫荆皮半两,当归半两,枳壳半两。主治:内外痔。用法用量:上先以黑豆煮软,水5升,煮4升,去滓。乘热熏,通手淋洗,可用4次易之。加减:如身体生疮紫黑,添樟木皮或叶煎洗。
-
四片金
《救急选方》卷上引《卫生家宝》:别名:吴茱萸汤、茱萸食盐汤组成:吴茱萸半两,木瓜半两,食盐半两。主治:霍乱上吐下利,心下懊憹。各家论述:《医略六书》:吴茱萸温中气以散寒,善平逆气;食盐润下,以上荣肝木也。水煎温服,使寒化气调,则脾胃健运,而津液四布,筋得滋荣,腹痛无不痊矣。
-
四金丹
《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组成:桔梗1两(炒),防风1两,白矾(枯)1两,雄黄半两(研)。主治:风痰壅,咳嗽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粒,绵裹含化。制备方法:上为末,水浸蒸饼为丸,如鸡头子大。
-
宁心丹
《普济方》卷十八引《卫生家宝》:组成:人参1两,茯神1两,朱砂(细研)半两,乳香(细研)半两,白附子(微炮)半两,雄黄1分,紫石英1分,真珠末1分(细研),桃奴1分,脑子半钱(细研),麝香1钱(细研),金箔50片(研入药)。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煮半夏糊为丸,如鸡头子大,别以金箔为衣。
-
石蟹丸
《普济方》卷八十引《卫生家宝》:组成:地骨皮1两,枳壳1两(麸炒),石蟹3两,牛膝3两(酒浸),防风1两,破故纸半两(炒),甘草半两,木贼半两,枸杞子半两,甘菊花半两,生地黄3两。功效:退翳明目,去肝热。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人参竹茹汤
《普济方》卷二○六引《卫生家宝》:组成:人参1两,橘皮1两(去白),半夏1两(汤洗),甘草半两(炙),新竹茹1两(青者)。主治:胃口有热,呕吐咳逆,虚烦不安。用水1盏半,加生姜7片,竹茹1团,水煎,温服。主治:初受孕,多有呕逆,饮食不下,为之恶阻,火甚者。
-
芎枳丸
《圣济总录》卷十二:组成:芎(米泔浸一宿,锉,焙)4两,枳壳(米泔浸三宿,逐日换水,去瓤,再浸一宿,控干,麸炒)4两。主治:刺风,遍身刺痛;及劳风,强上冥视;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普济方》引《卫生家宝》本方用法:每服三十丸,茶汤送下,不拘时候连服,俟愈即止。
-
异香鳖甲散
主治:五脏虚劳气攻,四肢无力,手足酸痛,背脊拘急,日渐虚弱,心下气满,不思饮食。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大盏,加大枣3个,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十生丸
《普济方》卷一一六引《卫生家宝》:组成:干姜1两,半夏1两,天南星1两,白僵蚕1两,川乌(去皮尖)1两,白附子1两,全蝎1分,人参1分,干葛1两,附子7钱(去皮尖)。主治:瘫痪。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以蛤粉为衣。用药禁忌:服后忌热物少时。
-
十全丸
《普济方》卷一五八引《卫生家宝》:组成:南星1两(炮),半夏1两(姜制),真珠粉1两,石膏1两(煅),白矾1两(飞),桑白皮1两(炙),冬花半两(焙),罂粟壳1两(炙),生姜1两(焙)。主治:痰嗽。主治:丁奚疳。脾胃虚弱,哺食不化,肌肉消瘦,面黄腹大,手足极细,项小骨高,脐突胸陷,骨瘦如柴,体作寒热等。
-
鱼肚散
《普济方》卷三八一引《卫生家宝》:方名:鱼肚散组成:密陀僧1两,黄丹1两(水飞)。主治:小儿疳疮。用法用量:每取少许,先用米泔水洗疮口,干贴。制备方法:上为末,用活鲫鱼1个,破出腹肚净洗,入药在鱼肚内,用湿纸裹定,黄泥固济了,慢火内烧1日,取出去土,研令细。
-
南剑州医僧白龙丸
《普济方》卷 一六引《卫生家宝》:方名:南剑州医僧白龙丸组成:白芷(生)4两,川芎(生锉)4两,大甘草(生)4两,草乌头(用粗瓦片相拌,水底挞洗,去皮尖白净)4两,细辛(洗净,生)4两,白僵蚕(去丝嘴)4两,薄荷叶(生)4两,苍术(米泔浸1宿,焙干)4两,石膏(一半烧通赤,一半生用)4两。
-
神效白术丸
《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方名:神效白术丸组成:半夏8两(汤泡,洗7次,去滑),神曲6两。主治:痰壅喘嗽,不下饮食。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和作饼子,以纸裹,当风处候干;用面1两,白术1两,同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
胜金透关散
《普济方》卷五十四引《卫生家宝》:方名:胜金透关散组成:川乌头1个(炮,去皮脐,一方草乌用尖),华阴细辛各2钱,胆矾半钱,活鼠1个(系定,热汤浸死,破喉开,取胆,真红色者是)。主治:多年久患耳聋不可治者。制备方法:上为末,用鼠胆调和匀,再焙令干,研细,却入麝香半字,用鹅毛管吹入耳中;
-
雄朱散
1钱用酒调灌之。《普济方》卷二三七引《千金》:方名:雄朱散组成:雄黄、朱砂、龙齿、桔梗、羌活、当归、升麻、川乌、川芎、犀角、芍药、鬼箭羽、白僵蚕(炒)、白术、南星(炮)、山栀子、陈皮、木香、黄芩各等分,虎胫骨(醋炙)、紫苏子(炒)、莽草、枳壳、麻黄半两,蜈蚣2条(酒炙),槟榔2分,干蝎(炒)1分。
-
补骨丹
处方:山踯躅90克何首乌90克(酒浸)黄丝瓜150克(烧灰)云母石60克(研细人药)自然铜60克(煅,醋淬,取泡为度)制法:上药焙,碾为末,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打扑伤损,腰痛。50丸,加当归、乳香末,用酒调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三一○引《卫生家宝》
-
卫生家宝方
《卫生家宝方》为医方著作,又名《卫生家宝》。宋·朱端章辑,徐安国补订,刊于1184年。本书为作者历年所收集和试用效方的汇编。卷首为方剂目录,药件修制总例(记录300余种药物的炮炙法);卷一-六分为内、外、妇、儿各科病证验方,共43门,880余方。现中国仅存日抄残本(缺卷一及卷六)。
-
八宝散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abaoSan标准编号WS3-B-0873-91处方龙骨(煅)100g炉甘石(制)100g赤石脂30g石膏(煅)30g琥珀30g冰片30g朱砂20g珍珠5g制法以上八味,除冰片外,朱砂、珍珠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龙骨等五味粉碎成极细粉,过筛,混匀;(3)取本品0.5g,加稀盐酸5ml,即泡沸。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
补髓膏
《诚书》卷六:补髓膏:处方:川芎1钱,龙胆草1钱,人参1钱,山药1钱,枸杞子3钱,生地3钱,当归3钱,麦冬、虎骨(酥炙)、红花5分,甘草(炙)3分,龙眼肉1两。功能主治:解颅。摘录:《诚书》卷六《普济方》卷一五四引《卫生家宝》:补髓膏:处方:破故纸1两(锅内炒令8分熟,再入麻油半两,同炒,以麻油香为度)。
-
草果厚朴丸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去湿,厚肠胃,固元脏,大进饮食,充肌肤,去酒毒。主脾胃虚弱,全不思饮食,腹痛滑泄,肠胃怯薄,关节不通。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食前白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三引《卫生家宝》
-
侧柏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米饮亦得。摘录:《圣惠》卷七十二《圣惠》卷七十三:侧柏散:处方:侧柏叶1两(微炙),白芍药1两,黄耆1两(锉),熟干地黄1两,续断1两,代赭1两,牛角腮1两(烧灰),当归1两(锉,微炒),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桑耳1两(微炙),禹余粮1两(烧,醋淬7遍),艾叶半两(微炒)。
-
蝉花丸
处方:蜜蒙花半两,威灵仙(去芦)半两,白蒺藜(炒,去尖)半两,木贼(去毛节)半两,草决明(炒)半两,菊花(去梗)半两,楮实子(炒)半两,石决明(火煅)半两,蝉退(麻油净洗)半两,青葙子(瓦上炒)半两,川芎半两,羌活(生)半两,旋覆花1两,甘草1两,荆芥穗1两。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八引《卫生家宝》
-
蝉蜕饮
处方:钓藤钩子3分,川芎半两,白僵蚕(去嘴,炒)半两,蝉蜕(去足)半两,蛇皮(炙)、蜣螂5枚(炙,去头翅足),附子(炮,去皮尖)。功能主治:小儿吐利后,脏虚慢惊,手足时瘈疭多睡,眼上视,乳食不进。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分3次温服。急惊有热证,去附子不用。
-
沉香四磨汤
《观聚方要补》卷三引《卫生家宝》:沉香四磨汤:别名:四磨汤(《世医得效方》卷六)。处方:沉香木香槟榔乌药功能主治:理气散寒,降逆止痛。主冷气攻冲,心腹疠痛。用法用量:上药浓磨,水煎服。
-
茺蔚子丸
《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茺蔚子丸:处方:茺蔚子6分,泽泻6分,枸杞子4分,石决明4分,青葙子4分,枳壳4分,地黄4分,细辛3分,宣莲12分,吴麦门冬10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时气后,眼暗及有翳膜。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浆水送下。
-
大黄耆散
处方:黄耆(生,细锉)半两,款冬花(焙)半两,牛膝(去头,酒浸1宿,焙)半两,柴胡(去芦,洗)半两,秦艽(生)半两,青橘皮(去白,炒)半两,茴香(舶上者,炒)半两,木香(水调面裹,煨,忌伤火。功能主治:补虚,益颜色,填骨髓。注意:忌生冷、油面、炙煿、带壳物。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三引《卫生家宝》
-
大莲心散
处方:石莲肉并心3两,赤茯苓1两,细辛半两,远志1两(并苗粳,浸,去心),桔梗1两(炒),人参半两,白术1两,甘草3钱(炙),白芷半两,麦门冬1两半,青皮3钱,川芎半两。功能主治:心气不足,白浊,遗精。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空心食前服。摘录:《普济方》卷十六引《卫生家宝》
-
调肺散
处方:麻黄2钱(不去节),甘草2钱(生用),杏仁(不去皮尖)2钱,灯心10尺长,湖南蚌粉1块(如弹大小)。制法:上锉为散,入瓷瓶内。功能主治:新旧咳嗽。用法用量:用水1大碗,煮至小半碗,候五更初,再温过,去滓,作1服,滓再煎1服。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卫生家宝》
-
二灵散
《本草纲目》卷十五引《卫生家宝》:二灵散:处方:益母草(晒干)、陈盐梅(烧存性)各等分。摘录:《本草纲目》卷十五引《卫生家宝》《直指》卷十四:二灵散:处方:龙骨(煅)5钱,木贼(烧存性)2钱5分。功能主治:久痢肠胃俱虚,肛门自下。摘录:《直指》卷十四《仙拈集》卷二:组成:当归、白芷各等分。主治:大便闭。
-
贯众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贯众汤:处方:贯众半两,黄连(去须)半两。功能主治:水气肿满,气息喘息,小便不利;并男子、女人虚积,及遍身黄肿,服白丸子第2日觉口气者。功能主治:年深咳嗽,唾脓血。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用八金散毕,急将此药漱其口,以去其毒,恐伤牙齿也。
-
齑半散
处方:半夏2两,厚朴2两。制法:用浆水1斗,煮一复时,去厚朴,只用半夏为细末,入真生脑子少许和药。功能主治:去涎去风。主惊风,涎潮搐搦。用法用量:每服周岁半钱,腊茶清调下,日2次。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三引《卫生家宝》
-
加减香苏饮
处方:香附子1两(炒,去毛),陈皮半两(浸,去瓤),甘草3分(炙),紫苏1两(去梗),麻黄1两(去节),苍术半两(清水泔浸3宿,去皮),桔梗1分(去芦头)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时气瘟疫,四时伤寒,头痛壮热,恶风无汗。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一引《卫生家宝》
-
加减正气散
《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卫生家宝》:加减正气散:处方:藿香叶、半夏(研细,用姜汁搜和,炙黄色)、厚朴(去皮,姜炙)、陈皮(去白)、甘草(炙)、白茯苓、草果子仁各等分。小水短赤,加木通、猪苓、山栀、车前,去半夏、甘草;胸腹饱胀,或四肢浮肿,如不吐泻者,加萝卜子、枳壳、大腹皮、木通,去半夏、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