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金屬蛋白酶

動物中毒 有毒動物毒素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é dú jīn shǔ dàn bái méi

2 英文參考

Snake venom metalloproteinas,SVMPs-Atragin

3 舟山眼鏡蛇

3.1 分子中文名

蛇毒金屬蛋白酶

3.2 分子英文名

Snake venom metalloproteinas,SVMPs-Atragin

3.3 蛋白質序列

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rotein/3K7L_A

3.4 空間結構

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Structure/mmdb/mmdbsrv.cgi?Dopt=s&uid=80476

3.5 生物學活性

蛇毒金屬蛋白酶具有致水腫、促凝、抗凝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局部組織損 傷、炎症壞死生物學活性。

參考文獻:

王彩娥,孫黔雲, 李敏, 石景山. 2009. 眼鏡蛇毒金屬蛋白酶 atrase A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機制[J]. 中國藥理學通報,26(6): 743-747.

3.6 可能的中毒症狀

輕型局部傷口不腫或腫脹,或腫脹範圍不超過2個關節,無組織壞死,表淋巴結腫大,有小水泡,血皰,瘀斑;眼瞼下垂,視物模糊,說話不清,肌肉痠疼,興奮嗜睡定向障礙;重型超過局部傷口2個大關節面積皮下瘀斑,見血水泡,組織壞死,或傷口滲血不止或者患肢高度腫脹,並導致功能障礙或損傷肌肉肌腱、骨頭而致殘;張口伸舌困難,吞嚥困難,喉間痰鳴,四肢乏力煩躁譫妄嗜睡、對疼痛刺激能睜眼,四肢翻譯呼吸困難發生紫紺;危重型全身橫紋肌進行性鬆弛性癱瘓呼吸運動停止、深昏迷、對語言無反應、對疼痛刺激反應、自主呼吸停止、需用呼吸機人工機械輔助呼吸

參考文獻: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蛇傷急救學組. 2002. 毒蛇咬傷的臨牀分型及嚴重程度評分標準(修訂稿[J].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 9(1):18.

3.7 可能的治療方案

早期治療(被咬後4小時前):局部近心端大面積包紮(被咬後30min前),切開沖洗,儘快吸出毒液,燒灼傷口(野外無條件下),應用抗眼鏡蛇毒血清胰蛋白酶局部注射及環封,局部切開減壓,引留排毒和中草藥治療爲主。中期治療(被咬傷後4小時至需要手術修復局部組織壞死缺損創面日期)控制感染,消除局部的壞死組織換藥,促進肉芽組織生長爲主,根據局部組織壞死和缺損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後期治療(手術日至治愈爲止)主要爲手術修復局部組織壞死照成的局部組織缺損。

參考文獻:

王威, 李其斌.2008. 中華眼鏡蛇咬傷的治療[J].蛇志, 20(4): 278-280. 2.

麥桂波, 吳海春, 劉海峯, 廖光查, 林曉平. 2001. 131例眼鏡蛇咬傷的臨牀治療[J]. 蛇志,13(4): 34-35.

3.8 相關物種

舟山眼鏡蛇

4 原矛頭蝮

4.1 分子中文名

蛇毒金屬蛋白酶

4.2 分子英文名

Snake venom metalloproteinas,SVMPs

4.3 蛋白質序列

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rotein/4J4M_B

4.4 空間結構

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Structure/mmdb/mmdbsrv.cgi?Dopt=s&uid=111666

4.5 生物學活性

具有水解基底膜、細胞外基質、促細胞凋亡抑制血小板聚集、水解膠原纖維蛋白原、誘導白細胞滾動等作用

參考文獻:

張雷, 劉明華. 2013. 蛇毒金屬蛋白酶[J].中國急求醫學. 33(11): 1040-1044.

4.6 可能的中毒症狀

傷口腫脹、出血疼痛劇烈,持續時同亦較長且有燒灼感,傷口周圍紅腫,可有水泡、血泡及瘀點、瘀斑,刨口局部可形成潰瘍,腫脹沿肢體蔓延,淋巴結腫大。全身症狀有皮下瘀血血液凝固時間延長,當毒素擴散到全身,即有全身不適等表現,如頭昏眼花噁心嘔吐視力模糊、嗜睡症狀。嚴重者出現皮下出血五官出血便血血尿及全身內臟出血血壓下降、四肢冰冷、休克以致昏迷

參考文獻:

龐丕萬. 2007. 烙鐵蛇咬傷引起中毒的臨牀報告[J]. 蛇志, 19(4): 287-288.

4.7 可能的治療方案

局部消毒後給於點狀加壓止血(不切開消毒),腫脹疼痛明顯時用50%硫酸鎂溶液外敷,注射抗毒血清10 m1加生理鹽水100 ml,靜脈點滴,並局部注射3-5ml,使用止血纖溶藥(止血敏維生素K止血芳酸止血環酸)和山莨菪鹼(654—4)加地塞米松靜脈點滴,根據需要注射新鮮血或血漿,口服中草藥和蛇藥,對抗感染、止痛等對症處理。

參考文獻:

龐丕萬.2007. 烙鐵蛇咬傷引起中毒的臨牀報告[J]. 蛇志, 19(4): 287-288.

4.8 相關物種

原矛頭蝮

5 巖棲蝮

5.1 分子中文名

蛇毒金屬蛋白酶

5.2 分子英文名

Snake venom metalloproteinase

5.3 蛋白質序列

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rotein/Q7SZE0.1

5.4 生物學活性

損害動物止血功能損傷抑制整聯蛋白。

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rotein/Q7SZE0.1

5.5 可能的中毒症狀

短時間出現燒灼脹裂樣劇痛,肢體腫脹明顯,擴展迅速,傷口附近可出現水泡、血泡。全身症狀很快出現,常見有全身不適、畏寒發熱胸悶氣促等。重者可出現全身廣泛性出血,如齒齦出血血尿、皮下瘀斑等,甚至休克

參考文獻: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蛇傷急救學組. 2002 .毒蛇咬傷的臨牀分型及嚴重程度評分標準(修訂稿)[J].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 9(1):19.

5.6 可能的治療方案

早期治療(被咬後4小時前):局部近心端大面積包紮(被咬後30min前),切開沖洗,儘快吸出毒液,燒灼傷口(野外無條件下),應用抗眼鏡蛇毒血清胰蛋白酶局部注射及環封,局部切開減壓,引留排毒和中草藥治療爲主。中期治療(被咬傷後4小時至需要手術修復局部組織壞死缺損創面日期)控制感染,消除局部的壞死組織換藥,促進肉芽組織生長爲主,根據局部組織壞死和缺損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後期治療(手術日至治愈爲止)主要爲手術修復局部組織壞死照成的局部組織缺損。

參考文獻: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蛇傷急救學組. 2002. 毒蛇咬傷的臨牀分型及嚴重程度評分標準,修訂稿.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 9(1): 19.

5.7 相關物種

巖棲蝮

5.8 數據來源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6 數據來源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