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墊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é diàn

2 英文參考

sublingual swelli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舌墊爲病名[1]。《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有舌下忽高腫起核名舌墊。”治宜祛風解毒。宜防風荊芥白芷細辛羌活獨活香附陳皮燈心草煎服[1]。《外科正宗》:“舌下痰包者,乃痰飲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結成瓠腫,綿軟不硬,有妨言語,作痛不安。治當用利剪當包剪出黃痰,若雞蛋清,稠粘難斷,捺盡,以冰硼散搽之,內服二陳湯加芩、連、薄荷。”

參見痰包痰包爲病證名[2]。又名匏舌、舌下痰包[2]。即舌下囊腫[2]。由痰火互結,留阻舌下而成[2]。症見結腫如匏瓜狀,光滑柔軟,色黃不痛,脹滿舌下,妨礙飲食、語言[2]。破之出痰涎如雞子清,黏稠不斷,或如豆渣、粉汁,反覆不愈[2]。當以利剪剪破,排盡膿涎,局部吹冰硼散,內服清熱化痰之劑[2]。用黃連溫膽湯加減[2]。《外科正宗》卷四:“痰包痰飲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結而匏腫。綿軟不硬,有妨言語,作痛不安,用利剪刀當包剪破,流出黃痰;若蛋清稠黏難斷,捺盡以冰硼散搽之。”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2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9.

治療舌墊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