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痹

中醫診斷學 望診 舌診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é bì

2 英文參考

numbness of the tongu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舌痹爲病名[1]。指舌體麻木不仁感覺[1]。多因痰氣阻滯脈絡,或血虛失榮所致[1]。舌乃心之苗,血瘀亦可致舌失養而痹,中風亦可致舌痹。《赤水玄珠·舌門》:“舌痹或麻,此因痰氣滯心胞絡。舌無故自痹者,不可作風熱治,由心血不足,用理中湯四物湯治之。”又:“血虛舌麻者,四物湯黃連。”《醫鈔類編》卷十二:“舌無故常自痹者,名舌痹。由心血不足,不可作風治,理中湯當歸,或歸脾湯炮姜服之。”《瘍醫大全》卷十五:“舌痹者,強而麻也。乃心緒煩擾,憂思暴怒,氣凝痰火而成。”本證可見於中風等疾患[1]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2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