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滲溼 殺蟲 解毒 中醫學 中藥學
shān yáng tí
山羊蹄爲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爲《本草經集註》記載的酸模之別名[1]。
山大黃、當藥、山羊蹄[2]
蓼科植物酸模Rumex acetosa L.的根或全草。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2]。
酸、苦,寒[2]。
涼血,解毒,通便,利尿,殺蟲[2]。
1.治吐血,便血,內痔出血,熱痢,便祕,淋病,小便不通,目赤。煎服:9~15g[2]。
2.治疥瘡,疔瘡,神經性皮炎,溼疹,汗斑,搗汁塗;癬瘡,醋磨塗[2]。
根含大黃酚、大黃素、大黃酚苷、金絲桃苷、鞣質等。果實含槲皮素、金絲桃苷。全草還含酸模素(Nepodin)、牡荊素、桃苷、酸性草酸鉀、酒石酸、維生素C等[2]。
水提取物在體外對某些常見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