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原形態
半灌木或小灌木,高1~3米,嫩枝疏被白色長柔毛。莖直立或稍彎,有時近平臥。三出複葉互生,頂端一片較大;葉柄長約2釐米,被柔毛;托葉條狀披針形小托葉針形;小葉片倒卵狀矩圓形或橢圓形,長1.5~6釐米,寬1.3~2.5釐米,先端渾圓,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白色長柔毛。夏季頂生或側生總狀花序,密綴雙生花,花梗長約3毫米;花萼寬鍾狀,萼齒寬披針形,短於萼筒或等長;蝶形花冠紫紅色,長約5毫米。莢果條形,長1.2~2.5釐米,寬約3毫米,先端留有彎曲柱基,被有帶鉤緣毛,具4~7近方形的結莢,節間淺波狀。種子圓腎形。
8 性味
苦、甘、寒。
11 複方
毒蛇咬傷:(1)山花生、鐵掃帚(截葉鐵掃帚)各等量,曬乾、研粉,加少量澱粉壓片,每次含生藥0.3克。用溫開水送服或磨碎衝溫開水灌服,每次15~20片,每天2~3次。(2)山花生、白花蛇舌草各3錢,徐長卿、吳茱萸各2錢,水煎衝酒服,治青竹蛇、眼睛蛇咬傷。
1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