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註解
上齶多骨疽爲病名。《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夫多骨疽多有發於手背、足背等處,不專在上齶者。其症皆腫硬一塊,久而脫去一骨者便是。其原因均屬腎虛,腎主骨也。或由瘡疽潰久,不能收斂。總因氣血不足,腎水素虧,復爲寒邪所觸,致患處之骨,腫突而起,日漸長高。”治宜滋陰補腎,可選用六味地黃丸、歸脾湯等化裁治療。[1]
3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
上齶多骨疽爲病名。《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夫多骨疽多有發於手背、足背等處,不專在上齶者。其症皆腫硬一塊,久而脫去一骨者便是。其原因均屬腎虛,腎主骨也。或由瘡疽潰久,不能收斂。總因氣血不足,腎水素虧,復爲寒邪所觸,致患處之骨,腫突而起,日漸長高。”治宜滋陰補腎,可選用六味地黃丸、歸脾湯等化裁治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