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甲烷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ān lǜ jiǎ wán

2 英文參考

trichloromethane

chloroform

3 國標編號

61553

4 CAS號

67-66-3

5 中文名稱

三氯甲烷

6 英文名稱

trichloromethane;chloroform

7 別名

氯仿

8 分子式

CHCl3

9 外觀與性狀

無色透明重質液體,極易揮發,有特殊氣味

10 分子

119.39

11 蒸汽壓

21.28kPa(20℃)

12 熔點

-63.5℃

13 沸點

61.2℃

14 溶解性

不溶於水,溶於醇、醚、苯

15 密度

相對密度(水=1)1.50;相對密度(空氣=1)4.12

16 穩定

在貯存時,如果露置在日光、氧氣或溼空氣中,特別是和鐵接觸時容易被氧氣氧化分解生成氯化氫和有毒的光氣

17 危險性

三氯甲烷爲可燃助燃的毒害品,燃燒熱:373.5kJ/mol,有毒,一般不會燃燒。但長時間暴露在高溫或明火下也會燃燒。

17.1 危險標記

14(有毒品)

18 主要用途

用於有機合成及麻醉劑

該物質對環境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積作用。其污染行爲主要體現在空氣和水中,但對食品及蔬菜也能造成污染。在水環境中很難被生物降解。

19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麻醉作用,對心、肝、腎有損害。吸入或經皮膚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興奮皮膚粘膜有刺激症狀,以後呈現精神紊亂、呼吸表淺、反向消失、昏迷等,重者發生呼吸麻痹、心室纖維性顫動、並可有肝、腎損害。誤服中毒時,胃有燒灼感、伴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後出現麻醉症狀

慢性中毒:主要引起肝臟損害,此外還有消化不良、乏力頭痛失眠症狀,少數有腎損害。

20 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爲

毒性:屬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908mg/kg(大鼠經口);LC5047702mg/m3,4小時(大鼠吸入);人吸入120g/m3吸入5~10分鐘死亡;人吸入30~40g/m3嘔吐眩暈感覺;人吸入10g/m3,15分鐘後眩暈和輕度噁心;人吸入1.9g/m3,能耐受30分鐘,無不適。

亞急性慢性毒性:動物慢性毒性主要表現爲肝腎損害。人長期職業接觸三氯甲烷的慢性中毒症狀主要是嘔吐消化不良、食慾減退、神經過敏、失眠、抑鬱,直到神經錯亂。血液三氯甲烷濃度增高是三氯甲烷中毒的確證。

致癌性:IARC致癌性評論:對人可能致癌。

致畸:三氯甲烷對哺乳動物引起DNA損傷,對人淋巴姐妹染色體發生變化;三氯甲烷能引起肌肉骨骼、腸胃系統及顱面部發育不正常;三氯甲烷有高度的胎毒,但是顯然還不是強的致畸物質。

污染來源:三氯甲烷是有機合成的重要原料,用於製作氟里昂、脂類樹脂橡膠油漆、磷和碘的溶劑。也用於合成纖維塑料、幹洗劑殺蟲劑、地板蠟、氟代烴冷凍劑、氟代烴塑料等的製造。醫藥行業還用作溶劑萃取劑提取抗生素。在以上提及的行業中生產或使用三氯甲烷或在貯運三氯甲烷時的意外事故均可能造成三氯甲烷環境污染

代謝和降解:人體吸入三氯甲烷蒸氣後,若60%~80%進入體內,血中三氯甲烷濃度與大腦中濃度相同,而在脂肪組織中的濃度則高出近10倍,這是由於三氯甲烷在小鼠、大鼠和人體中可迅速被吸收,主要分佈於全身的脂肪儲庫和組織中。被吸收三氯甲烷大部分被肝臟解毒,隨尿排泄的極少。人體內的三氯甲烷約30%~50%可被代謝爲二氯化碳和二氯甲烷。一般認爲,存在於水環境中的三氯甲烷很難被生物所降解。

殘留與蓄積:生產甲烷氯化烴的企業是三氯甲烷進入環境的經常性污染源。使用氯消毒的飲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機氯化合物(主要爲三氯甲烷),其含量可達到對人們的健康產生危害。飲用水氯化後能在水中形成鹵素化合物,這是遊離氯與天然有機化合物(腐植酸、蛋白質氨基酸、碳氫化合物多糖等),或人造有機物(如高分子聚合物、凝結劑)作用的結果。有人經過對照試驗後指出,當水中含有腐植質時,過濾後加氯處理比混凝前加氯能減少三氯甲烷的產生。因此,自來水廠進行水處理時,先除去水中的懸浮物,再加氯處理能直接減少三氯甲烷的生成。根據美國環保局調查結果發現,加氯處理後的飲用水95%~100%含 有三氯甲烷,平均濃度爲20μg/L,最高達311μg/L。對病人(檢查33例病人的205個血樣)行外科手術時,麻醉“昏睡”期的靜脈三氯甲烷濃度爲40~48mg/L,興奮期爲48~66mg/L。手術期一期血中三氯甲烷濃度爲68~104mg/L,二期爲104~126mg/L。血中三氯甲烷濃度進一步增高即可致死(導致心臟麻痹,心跳突然停止的血中三氯甲烷濃度爲250mg/L)。人體三氯甲烷的清除很慢。麻醉期1小時,血中三氯甲烷3~4天才被清除。身體肥胖的病人較長時間麻醉後,清除時間可達10天。

遷移轉化:三氯甲烷主要通過大氣和水排放進入環境中,它沒有氯甲烷二氯甲烷穩定三氯甲烷環境中的轉化有以下三種途徑:加熱時,水與三氯甲烷作用生成甲酸一氧化碳鹽酸三氯甲烷與濃鹼溶液反應生成一氧化碳三氯甲烷與稀氫氧化鈉氫氧化鉀作用生成甲酸鈉或甲酸鉀;在光照下,三氯甲烷緩慢氧化生成光氣;當三氯甲烷蒸氣接觸明火焰時,反應進行很快。

危險特性:與明火或灼熱的物體接觸時能產生劇毒的光氣。在空氣、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對金屬有強烈的腐蝕性。

燃燒(分解)產物:氯化氫光氣

21 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水質檢測管法;直接進水樣氣相色譜法

快速檢測管法;便攜式氣相色譜法《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技術》萬本太主編

氣體速測管(德國德爾格公司產品

22 實驗室監測方法

監測方法來源類別
頂空氣相色譜法GB/T17130-1997水質
吡啶-鹼比色法《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編空氣
氣相色譜法《固體廢棄物試驗與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譯固體廢棄物
色譜/質譜法美國EPA524.2方法水質

23 環境標準

中國(TJ36-79)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20mg/m3
中國(GB5749-85)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60μg/L
中國(GHZB1-1999)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I、III類水域)0.06mg/L
中國(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0.3mg/L

二級:0.6mg/L

三級:1.0mg/L

嗅覺閾濃度200ppm

24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檢查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

⑴常溫下三氯甲烷爲無色液體。對於發生在地面上的污染事故及處置技術主要有:

①迅速用土、沙子或其它可以取到的材料築成壩以阻止液體的流動,特別要防止其流入附近的水體中,用土壤將其覆蓋並將其吸收。也可以在其流動的下方向挖一坑,將其收集在坑內以防四處擴散然後將液體收集到合適的容器中。

②在處理過程中不要用鐵器(如鐵勺、鐵容器、鐵鏟等),應改用其它工具,因爲鐵有助於三氯甲烷分解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氣。有條件的話,操作人員在處理過程中應戴上防毒面具,或其它防護設備。

③將受污染土壤清除剝離後集中進行處理,有以下幾種方法可視情況選用:

a.加熱土壤並加水,使三氯甲烷生成甲酸一氧化碳鹽酸

b.將濃鹼液加入到土壤中使其與三氯甲烷反應生成一氧化碳

c.將稀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加入土壤中,使其與三氯甲烷反應生成甲酸鈉或甲酸鉀;

以上操作應避免在光照條件下進行。

d.對土壤進行焚燒處理,要保證完全燃燒,以防止光氣產生。

⑵當三氯甲烷液體進入水體後,應設法阻斷污染水域與其它水域的通道,其方法爲築壩使其停止流動;開溝使其流向另一水體(如排污渠)等等。由於三氯甲烷揮發鹵代烴類,對受其污染的水體最爲簡便易行處理方法是使用曝氣(包括深進曝氣)法,使其迅速從水體中逸散到大氣中。另外,處理土壤的幾種方法也可酌情使用。

廢棄物處置方法:用焚燒法。廢料同其它燃料混合後焚燒,燃燒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氣。焚燒爐排氣中鹵化氫通過酸洗滌器除去(可能的話,應考慮氯仿的回收使用)。

25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應該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沐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26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數派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處滅火。滅火劑:霧狀、二氧化碳、砂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