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Z/T 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
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包括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和二氧化碳(Carbondioxide)等]的浓度。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一氧化碳在氢气中经分子筛与碳多孔小球串联柱分离,通过镍催化剂转化为甲烷,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
-
GBZ/T 300.37—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37部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4.3.2零点校准气4.3.2.1一氧化碳校准气:高纯氮(纯度99.99%)或经过霍加拉特氧化剂和变色硅胶管净化的清洁空气。4.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4.4.1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4.4.2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现场空气样品清洗采气袋5次~每批次样品不少于2个样品空白(二氧化碳除外)。5.3.2碳多孔小球(TDX-01),60目~
-
笑气
药品·氧化亚氮:氧化亚氮是一种吸入全麻药,为无色气体;再在乙管中通本品2000ml(速度为每小时4000ml),乙管显出的颜色不得较丙管的橙红色或甲管的黄绿色更深。ψ2——一氧化碳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A.5.4.2载气流量(氦气99.999%):10mL/min。将采样器中的氧化亚氮气体注入检测管时开始计量。
-
一氧化二氮
药品·氧化亚氮:氧化亚氮是一种吸入全麻药,为无色气体;再在乙管中通本品2000ml(速度为每小时4000ml),乙管显出的颜色不得较丙管的橙红色或甲管的黄绿色更深。ψ2——一氧化碳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A.5.4.2载气流量(氦气99.999%):10mL/min。将采样器中的氧化亚氮气体注入检测管时开始计量。
-
氧化亚氮
药品·氧化亚氮:氧化亚氮是一种吸入全麻药,为无色气体;再在乙管中通本品2000ml(速度为每小时4000ml),乙管显出的颜色不得较丙管的橙红色或甲管的黄绿色更深。ψ2——一氧化碳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A.5.4.2载气流量(氦气99.999%):10mL/min。将采样器中的氧化亚氮气体注入检测管时开始计量。
-
WS/T 42—1996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2—1996《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Blood—Determinationofcarboxyhemoglobin—Spectrophotometricmethod)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自1997年05月01日起实施。4.10肝素溶液,5g/L。读取430nm和420nm的吸光度值,代替摩尔吸光系数(以下简称吸光常数)。
-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监测方法
使用时将检测管刺一小孔,排出管内空气后插入水样并吸入约半管水样,待反应数分钟后,将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找出颜色最接近的色阶,读出浓度值。气体速测管法-填充管型:有毒气体检测管是一种内部充填化学试剂显色指示粉的小玻璃管,一般选用内径为2~磷化氢、氯气、一氧化碳、砷化氢定电位电解式检测仪;
-
GBZ 2.1—201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神经衰弱皮77二甲氧基甲烷Dimethoxymethane(DMM)109-87-5-3100-眼、黏膜刺激-78二聚环戊二烯Dicyclopentadiene77-73-6-25-呼吸道和眼刺激;呼吸系统致敏敏132己内酰胺Caprolactam105-60-2-5-眼、皮肤、上呼吸道刺激-1332-己酮(甲基正丁基甲酮)2-Hexanone(Methyln-butylketone)591-78-6-2040眼、鼻刺激;黄明芳、高青。
-
1,2-二氯乙烷
大鼠吸入4.11g/m3×7小时/日×5日/周×3~进入体内的1,2-二氯乙烷首先贮存于脂肪组织中,以后(2天内)从脂肪组织转移进入血液,由于酶的脱氢作用,代谢转化变成氯乙醇,氯乙醇系一种高毒化学物质。现场应急监测方法: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管法;加热土壤并加水,使1,2-二氯乙烷生成甲酸、一氧化碳和盐酸;
-
二氧化碳
国标编号:22019CAS号:124-38-9中文名称:二氧化碳英文名称:carbondioxide别名:碳酸酐分子式:CO2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分子量:44.01蒸汽压:1013.25kPa/-39℃熔点:-56.6℃/527kPa沸点:-78.5℃/升华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56/-79℃;碳氢化合物:取本品作为供试品;
-
无水碳酸
国标编号:22019CAS号:124-38-9中文名称:二氧化碳英文名称:carbondioxide别名:碳酸酐分子式:CO2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分子量:44.01蒸汽压:1013.25kPa/-39℃熔点:-56.6℃/527kPa沸点:-78.5℃/升华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56/-79℃;碳氢化合物:取本品作为供试品;
-
碳酸酐
国标编号:22019CAS号:124-38-9中文名称:二氧化碳英文名称:carbondioxide别名:碳酸酐分子式:CO2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分子量:44.01蒸汽压:1013.25kPa/-39℃熔点:-56.6℃/527kPa沸点:-78.5℃/升华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56/-79℃;碳氢化合物:取本品作为供试品;
-
碳酸气
国标编号:22019CAS号:124-38-9中文名称:二氧化碳英文名称:carbondioxide别名:碳酸酐分子式:CO2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分子量:44.01蒸汽压:1013.25kPa/-39℃熔点:-56.6℃/527kPa沸点:-78.5℃/升华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56/-79℃;碳氢化合物:取本品作为供试品;
-
肺换气功能测定
而是采用一氧化碳(CO)测试弥散功能,因为一氧化碳(CO)透过肺泡膜的弥散系数以及与血红蛋白的反应速率均与氧相似,并呈线性相关,且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10倍,血液中的CO分压接近于0,可忽略不计,仅测定单位时间内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CO量(CO)和肺泡气一氧化碳分压(PCO),即可得到CO弥散量(DCO)。
-
GBZ/T 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6.2.3有低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散发,且其散发点较分散的情况下,宜采用全面通风换气使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蒸汽达到职业接触限值要求。6.2.8产生剧毒物质车间的排风系统和一般车间的排风系统应分开。8.2用人单位应对从事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
三氯甲烷
人吸入30~迁移转化:三氯甲烷主要通过大气和水排放进入环境中,它没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稳定,三氯甲烷在环境中的转化有以下三种途径:加热时,水与三氯甲烷作用生成甲酸、一氧化碳和盐酸,三氯甲烷与浓碱溶液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三氯甲烷与稀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作用生成甲酸钠或甲酸钾;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水质检测管法;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载明编号、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发证机关、发证时间、有效期限。(八)违反本细则第八条,造成危害健康事故者处以1500元至2万元罚款:1.受害人数(不包括死亡)在1至10人者罚款1500元至3000元;6.酒吧、咖啡厅:新风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阻塞性肺气肿
本病由于肺脏过度充气,残气量增加,X线检查肺透明度增加。肺功能测验通气功能明显损害,气体分布不匀,功能残气及肺总量增加,弥散功能正常,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红细胞压积增高,易发展为呼吸衰竭和(或)右心衰竭。X线胸片两肺透明度增加。为防止高浓度吸氧对通气的抑制作用,应采用低流量吸氧。
-
甲醇
LC5082776mg/kg,4小时(大鼠吸入);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醇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可引起脑水肿。国外已普遍采用静脉滴注乙醇以抑制甲醇的氧化代谢,因为醇脱氢酶分解甲醇的速度为乙醇的1/7,竞争性抑制甲醇的代谢,以阻止甲醇氧化,减少甲醛和甲酸的产生,并促进甲醇排出。
-
世界无烟日
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WorldNo-TobaccoDay)。但因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都要提出一项保健要求的主题。脑血管疾病:吸烟增加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口腔疾病:如唇癌、口腔癌、口腔白斑、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粘膜色素沉着、口腔异味等。
-
胎死宫内
6.8%,且单卵双胎较多见。②胎盘组织行病毒分离,行染色体核型分析。>28周:宫颈评分Bishop<5分:促宫颈成熟——海藻棒/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2mg,肌注,2次/d)/硫酸去氢表雄酮(100mg,静注,1次/d,共3天)/气囊导尿管置颈管内+缩宫素/前列腺素引产。受孕或分娩在初潮后2年内即认为是生殖年龄或妇科年龄的低值。
-
细胞色素氧化酶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亦称细胞色素氧化酶。此酶是把呼吸底物的电子经过细胞色素系统直接传递给分子态氧(即具有自动氧化作用)。从那以后,凯林在心肌和酵母中发现与一氧化碳结合的一种细胞色素(细胞色素a3),并认为这就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原态。而且这种作用可被氰酸等重金属试剂强烈抑制。
-
不成盐氧化物
不能跟酸起反应,又不能跟碱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例如,NO、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一氧化碳能跟氢氧化钠起反应,生成甲酸的钠盐。
-
二氯甲烷
小鼠吸入67.4g/m3×67分钟,致死;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700ppm。然而,鉴于最近在对大鼠和小鼠的吸入研究中的发现,且这些数据在任务组会议之后已可加以应用,故应将二氯甲烷视为一种对人类潜在的致癌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现场应急监测方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
四氯甲烷
tetrachloromethane别名:四氯化碳分子式:CCl4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特臭的透明液体,极易挥发分子量:153.84蒸汽压:13.33kPa(23℃)熔点:-22.6℃沸点:76.5℃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60;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g/kg(孕7~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水质检测管法;
-
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第二类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类代号现为6854。生物学危害生物学配套用吸氧管、面罩生物学评价不合格。(3)二氧化碳含量:≤0.01%(V/V);(4)一氧化碳含量:符合GB8982-2009中表1的规定;(十一)该类产品的不良事件历史记录:暂未见相关报道。
-
HIV 相关呼吸道感染
细菌性肺炎可有实变或胸腔积液体征。其他辅助检查:1.胸部X线检查胸片可以为HIV肺部感染的诊断提供线索,并为诊断步骤选择提供参考。390/μl,空洞与非空洞性病变各占44%、并发胸腔积液11%、淋巴结肿大14%;4.肺功能测试一氧化碳弥散量(DICO)是检测PCP十分敏感的指标,但缺乏特异性。进展为AIDS者病死率很高。
-
细胞色素C氧化酶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亦称细胞色素氧化酶。此酶是把呼吸底物的电子经过细胞色素系统直接传递给分子态氧(即具有自动氧化作用)。从那以后,凯林在心肌和酵母中发现与一氧化碳结合的一种细胞色素(细胞色素a3),并认为这就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原态。而且这种作用可被氰酸等重金属试剂强烈抑制。
-
弥散功能测定
肺弥散功能的评定指标常用气体弥散量,即肺泡毛细血管膜两侧某些气体分压差为0.133kPa(1mmHg)时,每分钟该气体通过的量。屏气10s后,快速呼出至RV位。由于N2未直接测定,可按下公式计算:式中FIN2:吸入气O2浓度。动脉血CO2分压。则潮气末CO浓度代表FACO。FbCO(1):t1时袋内CO浓度。参考值:20-30ml/(mmHg·min)。
-
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8周后的中毒恢复期,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称为迟发性周围神经病,主要见于多种有机磷农药和三氧化二化二砷中毒。感觉障碍表现为口周、舌和四肢远端麻木。相关药品:苯酚、氧、烟酰胺、甘油、依地酸钙钠、青霉胺、二巯丁二钠、硝普钠、腺苷、辅酶A、肌苷相关检查:一氧化碳、尿砷、血清尿酸、尿铅、尿卟胆原
-
吸入性损伤
概述:吸入性损伤是指吸入有毒烟雾或化学物质对呼吸道所致的化学性损伤,严重者可直接损伤肺实质。氰氢酸能使细胞色素氧化酶失去递氧作用,抑制细胞内呼吸。其毒性作用是:⑴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相当于氧合血红蛋白离解速度的1/3600,而一氧化碳与血戏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00~
-
一氧化碳
国标编号:21005CAS号:630-08-0中文名称:一氧化碳英文名称:carbonmonoxide分子式:CO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分子量:28.01蒸气压:309kPa/-180℃闪点:-50℃熔点:-199.1℃沸点:-191.4℃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种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0.79;二氧化碳干扰:500ppmCO2≤±2%满刻度。
-
GBZ/T 280—2017 火力发电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
标准正文:火力发电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企业的基本要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应急救援、辅助设施、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卫生检查及评估要求等。
-
急性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常见的有:甲烷、二氧化碳、氮气、惰性气体、水蒸气等。乙炔、氢气、合成氨及炭黑、硝基甲烷、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氢氰酸等物质的化学合成;附件1.检气管法定性、半定量测定空气中的氧气: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怀疑氧气缺乏的情况下,采用相应检测范围的检测管,检测气体样品中氧气浓度。
-
WS/T 680—2020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5.1.4危险度三级: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况为危险度三级:a)经口中毒事件;附录C(资料性附录)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示例:C.1一氧化碳: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例如煤气泄漏未得到控制的事故现场热区或一氧化碳浓度高于1500mg/m3的环境),采用B级防护的呼吸防护,即携气式呼吸器,并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
-
GBZ/T 157—2009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
2.4职业病危害因素occupationalhazardfactor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③无器质性病变为基础;c)深昏迷deepcoma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5.53碳氧血红蛋白血症carboxyhemoglobinemia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