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併弓形蟲病

婦產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rèn shēn hé bìng gōng xíng chóng bìng

2 疾病分類

產科

3 疾病概述

弓形蟲病是由弓形蟲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本病與優生有密切關係,孕婦在妊娠期感染弓形蟲病弓形蟲可以通過胎盤傳給胎兒,直接影響胎兒發育,造成胎兒多種畸形(據報導有無腦兒、脊柱裂、小頭畸形無眼單眼、小眼、高度近視等)、甚至死亡,也可使孕婦流產死產早產等。

4 疾病描述

弓形蟲病是呈世界性分佈的一種人畜共患疾病。弓形蟲病病原體剛地弓形蟲弓形蟲人體內僅有激養體(見於急性感染)和包囊(見於慢性期) 兩種形態

5 症狀體徵

孕婦患弓形蟲病時多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少數有症狀者呈多樣化。臨牀上有急慢性之分。急性以淋巴結炎居多,淋巴結腫大,有壓痛。慢性常表現爲視網膜脈絡膜炎弓形蟲感染在孕期可增加妊娠併發症,如流產早產死胎妊高徵胎膜早破宮縮乏力產後出血,以及新生兒窒息等的發病率均增高。 患急性弓形蟲病的孕婦,發生垂直傳播的可能性較大,感染胎兒越小,妊娠時間越短,胎兒受損越嚴重。若胎齡小於3個月,多引起流產。倖存者弓形蟲滋養體可經形成病竈的胎盤感染子宮內的胎兒,引起先天性弓形蟲病,爲全身感染性疾病,有視網膜脈絡膜炎、腦內鈣化、腦積水三大臨牀表現。先天性弓形蟲病又分全身型和中樞神經症狀型兩型。全身型於生後4周內發病,有發熱淋巴結炎、嘔吐腹瀉等全身症狀,幾乎均遺留視網膜脈絡腆炎、腦內鈣化、腦積水神經發育遲緩肌肉僵直及麻痹等後遣症。中樞神經症狀型表現爲腦炎、腦膜炎感染症狀。有資料報道視網膜脈絡膜炎高達80%,腦脊液異常佔69%,腦內鈣化佔27%,腦積水佔14%,小頭症佔7%。

6 疾病病因

先天感染和後天感染兩類。先天感染的病情較嚴重,常伴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分隱性型和顯性型兩型。隱性型又稱無症狀型、潛伏型,臨牀最多見,於生後第一個月健康,無明顯異常表現,於生後第2-7個月顯現視網膜脈絡膜炎者居多,眼及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有時可延遲數年之後,甚至到成年始發病。顯性型又稱激症型,臨牀較少見。表現爲典型的先天性弓形蟲病。後天感染的病情較輕微,不顯症狀者居多,分侷限型和全身型兩型。侷限型以頸前和枕部淋巴結腫大最多見,常伴有低熱、無力、咽痛等。全身型可見高熱斑丘疹頭痛嘔吐等。弓形蟲病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感染,多爲隱性感染,其發生率具有明顯的地區差異,且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多。

7 診斷檢查

爲能及時發現孕婦患弓形蟲感染,應於妊娠早期作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弓形蟲IgM,陰性者在妊娠中、晚期複查。若弓形蟲IgG、IgM均爲陰性,提示未感染弓形蟲,對弓形蟲免疫力,應嚴密監測。若僅弓形蟲lgM陽性,提示爲弓形蟲急性感染發生妊娠早期,應終止妊娠發生妊娠中、晚期,應在分娩檢測新生兒臍血弓形蟲IgM,確定有無宮內感染。若僅弓形蟲IgG陽性,提示孕婦曾有弓形蟲感染史並已產生免疫力。近年還藉助PCR技術檢測孕婦血清新生兒臍血弓形蟲DNA。此外,眼底檢查有無視網膜脈絡膜炎新生兒頭部X線攝片無腦內鈣化,均有助於確診。有資料報道,孕婦弓形蟲新近感染率爲6.84%,母兒垂直傳播率爲9.57%。

8 治療方案

治療越早,後遺症出現越少。在妊娠期間一經確診,應選用乙酰螺旋黴素,每次0.5g,每日4次,連服2周爲一療程,間歇2周可再重複一療程,有報道確能降低先天性弓形蟲病的發病率。對患弓形蟲病孕婦所生的新生兒,即使外觀正常,也應給予乙酰螺旋黴素治療.每次口服30mg,每日4次,連服1周。

9 預後及預防

爲避免先天性弓形蟲病兒的發生,應對有明顯動物接觸史的孕婦,在妊娠早、中、晚期分別檢測弓形蟲IgM,以便及早發現弓形蟲急性感染病例,及時終止妊娠或及早給予足量藥物治療。

10 特別提示

開展衛生宣教,提高醫務人員和羣衆弓形蟲病的認識。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搞好環境衛生,做好水源、糞便及禽畜的管理。不喫生肉及不熟的肉,蛋及乳類。

不要與貓、狗等動物接觸。孕婦家不要養貓,更不要抱貓玩耍,與貓密切接觸

病人和有病動物的胎盤流產死產胎兒消毒、火化或深埋。

易感人羣,如屠宰場及肉類加工人員等,要做好個人衛生,和定期檢測血清抗體,以便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