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disinhibited social engagementdisorder,DSED[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 年版)]
3 概述
去抑制性社會參與障礙(disinhibited social engagementdisorder,DSED)常起病於 5 歲之前,與生命早期的被忽視有關,其核心表現爲超出了社會預期的、親疏不分的社交行爲模式[1]。去抑制性社會參與障礙的評估需要建立在兒童與主要照護者關係的背景下直接觀察兒童[1]。患有去抑制性社會參與障礙的兒童無法區別依戀對象,很願意離開照護者,毫不猶豫地陪伴或“離開”陌生人[1]。通常具有侵入性,缺乏適當的社交和身體界限,而且在情感上“過於聰明”,尋求關注。他們的“友好”經常被照護者描述爲不舒服,尋求關注有時包括攻擊性行爲[1]。
4 去抑制性社會參與障礙的診斷
根據 DSM-5 診斷標準,去抑制性社會參與障礙的診斷要點[1]:
(1)兒童主動與陌生成人親近和互動的行爲模式,至少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①在與陌生成人親近和互動的過程中很少或一點都不害羞;
②自來熟的言語或肢體接觸;
③兒童冒險離開再回來時很少或完全不和成人照料者打招呼;
④可以心甘情願地跟着陌生成年人走,很少猶豫或一點都不猶豫。
(2)上述行爲並不只是一時衝動,而是去抑制性的社交行爲模式。
(3)曾經歷過一種極端的不被滿足的照料模式:
①社會忽視,表現爲持續性的缺乏由照料者提供的安慰、鼓勵和喜愛等基本情感需求;
②因爲反覆變換主要照料者導致沒有機會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③或者成長在特定環境下,如兒童多、照料者少的機構,以至於沒有機會建立依戀關係。
(4)兒童的異常表現是由於上述照料模式導致的。
(6)病程至少持續 12 個月。心理治療是干預去抑制性社會參與障礙的最有效的方法。
6 疾病管理
早年開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孩子與父母的雙向互動,多與孩子進行語言與情感的交流,家長以健康行爲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不要虐待孩子和情感忽視,保持家庭的完整性和和睦性[1]。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家長以身作則,鼓勵孩子積極向上的人生理念,提升正能量,增強孩子的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逐漸消退早年創傷的陰影[1]。
7 參考資料
- ^ [1]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 年版)[Z].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