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白圓子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īng zhōu bái yuán zǐ

2 處方

半夏(白好者.水浸洗過.生用)七兩,川烏頭(去皮.臍.生用)半兩,南星(生)三兩,白附子(生)二兩。

3 炮製

上搗羅爲細末,以生絹袋盛,用井花水擺,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絹袋擺盡爲度,放瓷盆中,日中曬,夜露至曉,棄水,別用井花水攪,又曬,至來日早,再換新水攪。如此春五日,夏三曰,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曬乾,候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爲圓,如綠豆大。

4 功能主治

治男子、婦人半身不遂,手足頑麻,口眼斛,痰涎壅塞,及一切風,他藥所不能療者。小兒驚風,大人頭風,洗頭風,婦人血風,並宜服之。

5 用法用量

初服五圓,加至十五圓,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癱緩風,以溫酒下二十圓,日三服,至三日後,浴當有汗,便能舒展。服經三、五曰,呵欠是應。

常服十粒已來、永無風痰膈壅之患。

小兒驚風薄荷湯下兩、三圓。

6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