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藥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īng yào

2 出處

《貴州草藥

3 拼音名

Qīnɡ Yào

4 別名

水白菊

5 來源

菊科植物青藥全草。秋季採收。

6 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50釐米,上部被密毛。基生葉叢生,有長柄,葉片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邊緣有疏鋸齒,兩面均散生白毛,脈上較密;莖生葉互生,上部葉較密,葉片線狀披針形,比基部葉小,兩面有毛。頭狀花少數,有長梗,着生於莖頂及枝頂,傘房狀排列;苞片2列,覆瓦狀排列,有毛;舌狀花白色,後漸帶紅紫色;管狀花黃色,冠毛灰白色。

7 生境分佈

生於低窪溼地及水邊。分佈貴州等地。

8 性味

辛苦,涼。

9 功能主治

清熱驅風。

10 附方

①治感冒發燒:青藥三錢,魚鰍串五錢。煨水服。

②治目赤青藥三至五錢。煨水服。

③治虛弱:青藥五錢。煨水服。

11 摘錄

《*辭典》

12 《包氏喉證家寶》

12.1 方名

青藥

12.2 組成

制礬3分,百草霜5釐,燈草灰5釐,粉草末2分,薄荷2分,冰片5釐。

12.3 功效

消痰清熱,解毒祛風

12.4 主治

一切喉舌蛾癰。

12.5 用法用量

此藥須用時配合,多日則無效,陰雨只可用1日。

12.6 加減

如吹喉證,欲其出痰,加殭蠶、皁角末各3-4釐。

12.7 製備方法

每制礬3分,先配百草霜5釐研細,入燈草灰5釐再研,配成瓦灰色,後加粉草末2分,薄荷2分再研細,入冰片5釐。

12.8 附註

制礬法:生明礬研極細末,入傾銀罐內,先放大半罐且止,將罐入爐火內,用桴炭火煅熔,以銅箸攪無礬塊爲度,乃將槍消研細末,投入礬內約十分之五,次將白硼砂研,投入礬內亦十分之五。少傾再投礬末,逐漸投下,候礬盡化,照前投消、硼少許,如此逐層漸漸投盡,直待礬涼,啓罐口如饅頭樣,方架起炭火燒至礬枯,用新瓦1片蓋罐上一點鐘,取起,將牛黃少許研末,用水5-6匙調和,勻灑礬上,將罐仍入火內烘乾,取起,連罐覆淨。地上,先用紙襯地,方合罐,罐上覆以碗,過7日夜取起,收貯聽用。須輕鬆無豎紋者佳。煅時火候宜初起緩,亦不可太緩,恐礬僵則不熔化矣,化後用文武火。如礬末化盡即下消、硼,必不能熔,而堅實有豎紋矣。其罐擇未傾銀者用,必先放火上烘熱,亦不可放炭火上使溫氣入罐。取百草霜法:須取其近鍋底者,若鍋底心及鍋口者,俱不用。先輕輕颳去上面一層,輕取中一層用之,着底者亦不用

用到中藥青藥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