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類證治裁》卷四方之七寶飲
《類證治裁》卷四方之七寶飲即《楊氏家藏方》卷三方之七寶飲。又名截瘧七寶飲,七寶飲。組成爲常山、姜厚朴、陳皮、青皮、甘草、檳榔、草果仁各等分。爲粗末,每服五錢,水、酒煎,瘧發前二小時服。功能燥溼劫痰截瘧。治瘧數發不止,體壯痰溼盛,舌苔白膩,脈弦滑浮大者。方中常山、草果、檳榔祛痰截瘧;厚朴、青皮、陳皮、甘草健脾燥溼,理氣和中[1]。
3 《簡易方》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見《醫方類聚》卷一二二)之七寶飲
3.1 別名
七寶散(《楊氏家藏方》卷三)、七寶湯(《易簡方》)、七物湯(《仁齋直指方論》卷十二)。按:本方方名,《醫學正傳》引作“截瘧七寶飲”。
3.2 組成
厚朴(薑汁制)、陳皮、甘草(炙)、草果仁、常山(雞骨者)、檳榔、青皮各等分。
3.3 功效
燥溼劫痰。
3.4 主治
一切瘧疾,無問寒熱多少先後,連日間日;及不伏水土,山嵐瘴氣,寒熱如瘧;瘧疾數發不止,寸口脈弦滑浮大,體壯痰溼甚者。
3.5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半,酒半盞,煎取1盞,去滓,露1宿,來早又燙溫服,睡片時。忌熱物半日。寒多加酒,熱多加水,須慢火煎令熟,不吐不瀉,1服即效。
3.6 製備方法
上㕮咀。
3.7 用藥禁忌
服藥後忌熱物半日;虛怯人不宜服此,脾胃素虛寒者,亦不宜服。
3.8 藥理作用
抗嘔吐反應《湖南醫學院學報》(1978;3:18):七寶飲的抗瘧之效,主要來自常山,但其他各藥之配合則有助於解熱和促進消化功能,並能減輕和防止常山致吐的副作用。複方實驗研究證明,方中各藥均不減弱常山的抗瘧效果,而本方對鴿的致吐作用則比常山小3~4倍。除去厚朴等,並不增加其致吐程度,除去檳榔則致吐強度與單味常山相同;僅用常山和檳榔兩藥,致吐強度與七寶飲相似,說明檳榔是本方中抗常山嘔吐反應的主要藥物。
3.9 臨牀應用
瘧疾:用七寶飲加減治療45例間日瘧,全部病例均於服藥後終止發作。其中服2劑而終止發作者25例,3劑者15例,4劑者5例。
3.10 各家論述
1.《醫方考》:瘧疾三四發後,寸口脈來弦滑浮大者,此方吐之。三四發後,可截之時也,脈弦爲飲,滑爲實,浮爲表,大爲陽,故在可吐。師雲:無痰不作瘧。瘧痰爲患,常山善吐,檳榔善墜,草果善消,厚朴、青皮亦理氣行痰之要藥,陳皮、甘草乃消痰調胃之上材也。是方也,唯脈來弦滑浮大者可用,若脈來沉澀細微者,與之則逆矣,慎之。
2.《醫方集解》:此足少陰、大陰藥也。常山能吐老痰積飲,檳榔能下食積痰結,草果能消大陰膏粱之痰,陳皮利氣,厚朴平胃,青皮伐肝,皆爲溫散行痰之品,加甘草入胃,佐常山以吐瘧痰也。
3.《中醫方劑臨牀手冊》:常山的抗瘧作用,已經臨牀及實驗室肯定。惟其易引起嘔吐,配以厚朴、青皮、陳皮、甘草等健脾理氣和中之藥,既能減少它的副作用,又能緩和瘧疾兼有胃腸道的癥狀。截瘧方劑,多數加酒入煎,據藥理實驗,酒是很好的溶媒,常山等截瘧藥的有效成分,得酒易溶於水中。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