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iáo mài yè

2 拼音名

Qiáo Mài Yè

3 來源

藥材基源:爲蓼科植物蕎麥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F.sagot-tatum Gilib.;Polygoneum fagopyrum 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4 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莖直立,多分枝,光滑,淡綠色或紅褐色,有時生稀疏的乳頭狀突起。葉互生,下部葉有長柄,上部葉近無柄;托葉鞘短筒狀,頂端斜而平截,早落;葉片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戟形,全緣,兩面無毛僅沿葉脈有毛。花序總狀或圓錐狀,頂生或腋生;花梗長;花淡紅色或白色,密集;花被5深裂,裂片長圓形;雄蕊8,短子花被;花柱3,柱頭頭狀。瘦果卵形,有三銳棱,長大於寬,頂端漸尖,黃褐色,光滑。花、果期7-10月。

5 生境分佈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原產中亞。

6 性味

酸;性寒

7 功能主治

利耳目;下氣;止血;降壓。主眼目昏糊;耳鳴重聽噯氣紫癜高血壓

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鮮品30-60g。

9 注意

不宜生食、多食。脾胃虛寒者慎服。《千金·食治》:"生食,動刺風,令人身癢。"《食性本草》:"多食則微泄。"

10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蕎麥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