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膝交叉韌帶斷裂是膝關節一種常見的嚴重損傷之一。交叉韌帶可爲單純損傷,但常伴有其他韌帶的損傷,最多見的是側副韌帶的損傷。早期正確的修復一般效果滿意。晚期交叉韌帶損傷的重建,由於病人多合併旋轉不穩定,重建的韌帶都不能達到正常的解剖狀態,術後逐漸變鬆弛,效果多不甚滿意(圖3.17.1.2.3.1-0-1~3.17.1.2.3.1-0-5)。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7.1.2.3.1-1~3.17.1.2.3.1-3)。
7 手術步驟
7.1 1.切口
膝前內側切口。自髕骨上2cm開始,與髕骨內緣平行,沿髕腱至脛骨內髁。
7.2 2.顯露關節穩定結構
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後,注意辨認和保護隱神經的髕下支,通過伸肌擴張部切開前內側關節囊、滑膜,勿傷半月板前角。將髕骨向外側推開,屈曲膝關節暴露關節腔,清除關節內積血。仔細檢查前交叉韌帶、股骨髁、脛骨髁和髕骨關節面、髕上囊、半月板等。用止血鉗尖端探查交叉韌帶之損傷部位。
7.3 3.修補前交叉韌帶
沿股內側肌外側緣,距髕上極近側5~7cm,切開股四頭肌,膝屈曲超過90°,以利使髕骨向外脫位,充分顯露髁間凹和修補韌帶的撕裂部位。
(1)股骨髁附着點斷裂的修補:在股骨外側髁的外側面另做長3~4cm的縱行切口,顯露股骨外上髁,用手搖鑽對準股骨外側髁髁間凹的前交叉韌帶正常附着部鑽兩個孔,其間距爲1cm,相互平行。用鋼絲縫合韌帶斷端,再將鋼絲的兩端分別由兩骨孔引出,當其他韌帶修補完成後,膝屈曲45°~50°,結紮固定在股骨外側髁外側面,並用帶蒂脂肪墊或滑膜組織覆蓋在韌帶表面(圖3.17.1.2.3.1-4)。
(2)脛骨附着點斷裂的修補:如前交叉韌帶從脛骨止點撕脫伴較大骨片,完全復位後用螺釘固定。對陳舊的脛骨髁間嵴撕脫骨折,只要沒達到骨性癒合,也可清除骨折凹中的瘢痕組織,骨塊復位螺釘固定。固定之螺釘不能露出關節面,以免影響關節活動。當無骨塊或骨塊不大時用鋼絲縫合較好,在前交叉韌帶的基底部用Bunnell法縫合,鋼絲的兩端通過骨片上的兩個鑽孔。再自脛骨前內側面,距關節緣4cm處向上斜行鑽兩個平行的孔,在髁間凹陷的基底露出。通過鑽孔拉出鋼絲,使骨片完全復位,恢復韌帶的正常張力,並用帶蒂脂肪墊或滑膜組織覆蓋韌帶(圖3.17.1.2.3.1-5,3.17.1.2.3.1-6)。
(3)韌帶實質斷裂修復:在韌帶的兩斷端,分別用Bunnell法縫合固定,近股骨髁附着點的一側自脛骨上端骨孔穿出固定,靠脛骨附着點一側縫線自股骨外髁穿出固定,縫合處用帶蒂髕下脂肪墊覆蓋(圖3.17.1.2.3.1-7,3.17.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