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適應症
前顳葉切除術適用於:
1.單側顳葉癲癇,表現爲精神運動性癲癇或(和)大發作類型的癲癇,抗癲癇藥治療無效。病程達3~4年以上者。
11 手術步驟
1.做問號切口。顱骨骨孔應鑽在顴骨額突之後和顴弓之上(圖4.9.2-2)。將蝶骨嵴向深處咬除。並咬除顳骨鱗部的下緣直達顱中窩底,充分暴露外側裂、額顳區、顳極、顳中部、部分中央區。硬腦膜呈“U”形切開。並附加放射狀切口,懸吊縫合硬腦膜於骨窗外骨膜上。
2.肉眼觀察顳葉表面有無異常病變,如蛛網膜下腔擴大,蛛網膜囊腫,腦回小等。看清側裂血管,認出Labbé靜脈,識別中央前回、額下回島蓋部。
3.腦皮質電極及深電極描記,尋找和驗證致癇竈及其範圍。將皮質電極依次置放於額葉下部、顳上回、顳中回和顳下回進行描記(圖4.9.2-3),並用數碼標明,並記錄於圖紙上。用深電極描記杏仁核和海馬有無棘波放電,於顳極向後沿顳中回3cm和5cm處,各垂直插入3.5cm,前方電極尖端恰位於杏仁核,後方的電極尖端位於海馬(圖4.9.2-4)。近年來有一種硅膠細條狀和“T”形電極將顳中回皮質切開2~3cm,深至側腦室下角,暴露海馬,直接將電極放在海馬上(圖4.9.2-5),以探測致癇竈是否位於海馬。
4.確定切除顳葉的範圍,左側顳葉容許切除顳極後5cm,右側顳葉容許切除顳極後6cm的前顳葉範圍,一般向後切除不得超過Labbé靜脈。但目前有人主張切除的範圍更小,從顳極沿大腦外側裂向後4.5cm,不超過中央前溝。沿顱中窩底向後通常爲5cm。若爲非主側半球可各向後延長0.5cm,以擴大切除範圍(圖4.9.2-6),避免術後失語和偏盲。
5.切除顳葉時一般是先將大腦外側裂的蛛網膜切開,將額葉與顳葉分開,向前至蝶骨嵴,向下至顱中窩底,向後至鉤回前端。分開時可見大腦中動脈,需加保護,該動脈的第1段和第2段分出3~4支供應顳葉,應電凝切斷。然後,在Labbé靜脈之前,即從顳尖沿顳中迴向後6cm,優勢半球爲4.5cm的平面,從顳下緣向上橫斷切開顳葉皮質至顳中回時斜向前約45°(圖4.9.2-7)。切斷顳葉的上、中、下3回。用兩腦壓板牽開腦,直向內切開顳葉白質,進入側腦室下角。此時可見脈絡叢,並有腦脊液涌出。繼續切開梭狀回達側副溝爲止。分開顳葉島蓋顯露島葉,它形如一圓錐形小丘,其頂指向前下方構成島閾(圖4.9.2-8)。
將顳葉向外側牽開,充分暴露下角內閃光發白的海馬腳,用雙極電凝切開腦組織達腦室壁,直達下角尖爲止(圖4.9.2-9)。
下角尖的內上方爲圓形的杏仁核,經杏仁核中央將其切開分成基底外側部和與鉤回緊鄰的皮質內側部(圖4.9.2-10),此時已達顱中窩底。並向後牽開下角,顯露脈絡叢,此時勿壓迫,因脈絡叢附着在腦幹和視束上。沿脈絡叢外側從後向前切開海馬,暴露出海馬旁回的上表面,在海馬和海馬旁回的後部,於冠狀方位將海馬腳尖端之後3.0~3.5cm的海馬橫切斷。提起海馬旁回橫切直達小腦幕緣爲止,移除前顳葉及其海馬、海馬旁回、鉤回,外側部的杏仁核。此時應注意保護內側軟腦膜完整,勿損腦底池內的結構。供應海馬旁回及鉤回的前1/3的脈絡膜前動脈外側支應電凝切斷,數支阿蒙角(Ammon′s angle)動脈可電凝切斷。
6.術畢應再行ECoG描記,如仍有異常放電,應再切除之,但島葉和外側裂上方皮質及顳橫回不必切除。術野徹底止血,用生理鹽水反覆沖洗,嚴密縫合硬腦膜,空腔內注滿生理鹽水。復位肌肉骨瓣,分兩層縫合頭皮。硬腦膜外放引流管引流24h。
7.前內側顳葉切除術 除了上述標準的顳葉切除術外,尚有前內側顳葉切除術(Anteriomedial temporal lobectomy)。這是Spencer提出的,根據致癇竈大多位於顳葉內側結構,根治性切除內側顳葉結構可控制85%病人的癲癇發作,而沒有神經心理或神經功能障礙。前內側顳葉切除包括大部分海馬結構,顳葉外側皮質僅切除顳尖向後約3.5cm的顳極部位。Spencer指出,此術式有兩個優點:①因爲不需進行ECoG及語言功能定位檢查,故不需在局麻下進行手術;②是惟一能保留視野不受損的手術方式。現將該手術的步驟簡要敘述如下:
首先從顳尖沿顳中迴向後擴延至3~3.5cm處,繼而向下彎曲,橫過顳中回和顳下回,然後終止在枕顳回,直至切除該回的大部分(圖4.9.2-11)。切除時先將顳上回上方的蛛網膜切開,但不影響顳上回,向深處切開3cm,到達顳角旁。切除呈楔形的顳葉組織,約3cm3大(圖4.9.2-12)。
顳葉內底面的後切除緣位於上丘水平面(圖4.9.2-13),並儘可能切除杏仁核、海馬。
8.南京軍區總醫院的經驗 南京軍區總醫院多年積累100餘例前顳葉切除術的經驗,認爲在手術技巧方面只要能注意以下幾點,即可順利完成操作,減少損傷。①尋找側腦室顳角:首先要確定顳葉切除的後切除線,一般是在標準的顳葉切除時於優勢半球顳極向後不超過5cm處,經顳中回垂直向深處切開皮質及白質,約3~4cm進入側腦室顳角,此時有腦脊液流出,可見腦室壁發白的室管膜,或可見到脈絡叢。但有時因顳角狹小,腦脊液流出不明顯時,其深度應控制適當,脈絡叢可助定位。②切除顳葉新皮質:在後切除線上,從後向前切除顳上回皮質及白質,直至顳極爲止,視顳上回皮質保留多少,還可用吸引器補充切除之,直至保留顳上回的軟腦膜和蛛網膜。繼而在後切口線上向下(外側)直至顱底直達側副溝切除外側的顳葉皮質(圖4.9.2-14)。③切除顳葉內側底部結構(海馬、杏仁核及海馬旁回、鉤回):在切除外側顳葉後,良好的解剖暴露,能使杏仁核、海馬結構顯露術野之中。根據所需切除杏仁核的大部、海馬前端及海馬旁回和鉤回(圖4.9.2-15)。
12 術中注意要點
1.手術自始至終止血是相當重要的,否則將使腦表面和其深部的正常結構標誌辨別不清。
3.處理顳葉內側結構時保護好內側的軟腦膜,勿損傷脈絡膜前動脈的主幹,否則會引起對側偏癱。勿損傷大腦後動脈(P2),否則會引起對側偏癱及偏盲。勿損傷動眼及滑車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