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握反射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iáng wò fǎn shè

2 病因病理病機

多見於額葉病變:尤其見於運動的前區病變。一側存在時意義較大,提示對側額葉病變。兩歲以下的兒童有此反射爲生理性的,無臨牀意義。強直性蹠反射多見於病變對側,偶見於同側,此反射屬原始反射

3 臨牀表現

用移動着的物體(如叩診錘柄)或手指接觸患者手掌時,引起該手持續的握持,即爲強握反射陽性。兩歲以後此反射消失。或此反射持續存在,是錐體束受損症狀

4 鑑別診斷

(一)額葉病變(frontal lobe lesion)  腫瘤生長速度和發展的方向不同,出現的臨牀症狀也不同。如向雙側扣帶回前部侵犯出現緘默症、植物神經紊亂、一側或雙側下肢癱瘓及左手失用,用時出現意識障礙。侵犯運動前區病變對側出現強握反射陽性吸吮反射陽性,或Hoffmam徵與Babinski徵陽性,出現額性共濟失調精神症狀時應高度懷疑有額極病變的可能。

(二)假性球麻痹(pseudobul baupalsy)  臨牀主要表現構音困難,暴發性語言。脣音、喉音含混不清,發音單調、低啞、粗鈍。進食困難,不能將食向咽部推動。軟齶和嚥肌麻痹出現反嗆現象。軟齶反消失,咽反射存在,是假性球麻痹的重要體徵,早期更有診斷意義。假性球麻痹上運動神經元麻痹,所以除了生理性腦幹反射活躍或亢進以外,還出現一些病理性反射,叫做病理腦幹反射可有吸吮反射、掌頦反射、仰頭反射、下頜反射,這些反射可在沒有明顯的錐體束大腦病徵時引出,因而早期診斷有價值。

(三)阿爾採末氏病(alzheimer’s disease)  30歲以後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無性別差異,起病隱襲,以遺忘爲最早期、最突出的症狀,近記憶力喪失更爲突出。進行性智能減退、反應遲鈍、判斷力和理解力下降,重複語言和無意義的重複動作。行爲不當、興奮、誇大、欣快和工作能力減退。後期還可出現意識模糊,面無表情,很少眨眼,常有伸舌、吸吮和舐舌反射。半屈曲姿勢,動作慢,最終嚴重癡呆臥牀不起,頭顱CT可見腦萎縮腦室擴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