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全身性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交傳染。本病表現極爲複雜,幾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的損害。如一期梅毒感染部位的潰瘍或硬下疳;二期梅毒的皮膚粘膜損害及淋巴結腫大;三期梅毒的心臟、神經、胃、眼、耳受累及樹膠腫損害等,梅毒還可通過胎盤傳給下一代,引起新生兒先天性梅毒,危害極大。由於梅毒嚴重的危害人類健康,是我國衛生部規定的8種重點防治性病之一。
3 病因病理病機
梅毒是一種慢性疾病。儘管最初的損害中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存在。但是梅毒不是由於毒性或炎症物質的釋放或存在於組織中的梅毒螺旋體直接造成的簡單炎性反應。原發損傷的細胞侵潤內,急性炎症反應中單核細胞占主導地位,多核白細胞則佔此要地位。在梅毒感染初期階段在接近血管的細胞外部存在大量的梅毒螺旋體。
4 臨牀表現
潛伏梅毒是指已被確診爲梅毒患者,在某一時期,皮膚、粘膜以及任何器官系統和腦脊液檢查均無異常發現,物理檢查,胸部X線均缺乏梅毒臨牀表現,腦脊液檢查正常,而僅梅毒血清反應陽性者,或有明確的梅毒感染史,從未發生任何臨牀表現者。稱潛伏梅毒。潛伏梅毒的診斷還要根據曾患一期,二期梅毒的病史,與梅毒的接觸史及分娩過先天性梅毒的嬰兒史而定。以前的梅毒血清試驗陰性結果和疾病史或接觸史有助於確定潛伏梅毒的持續時間。感染時間2年以內爲早期潛伏梅毒,2年以上爲晚期潛伏梅毒,另一類則爲病期不明確的潛伏梅毒。潛伏梅毒不出現症狀是因爲機體自身免疫力強,或因治療而使螺旋體暫時被抑制,在潛伏梅毒期間,梅毒螺旋體仍間歇地出現在血液中,潛伏梅毒的孕婦可感染子宮內的胎兒。亦可因獻血感染給受血者。
5 檢查
早期潛伏梅毒可依據下述條件綜合作出判斷:①連續的梅毒血清學試驗變化,即非螺旋體試驗是否增加4倍或4倍以上;②是否有一期或二期梅毒的症狀史;③其性伴侶是否有病程在2年以內的一期、二期或潛伏梅毒;④基因檢測梅毒螺旋體DNA陽性方可確診。除早期潛伏梅毒以外,其他幾乎均爲病期不明的梅毒,對這類梅毒應按晚期潛伏梅毒處理。對新生兒期後診斷的潛伏梅毒患兒,應仔細地分析母親的病史和患兒的出生情況,以確定患者是先天還是後天梅毒。應檢查所有潛伏梅毒患者是否有三期梅毒的表現,如主動脈炎、神經梅毒、樹膠腫及虹膜炎等。
6 治療
(一)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和病期不足兩年的潛伏梅毒患者,可給予青黴素肌肉注射,每側臀部120萬單位,共240萬單位,只注射一次。亦可肌肉注射普魯卡因青黴素G混懸液,每日一次,共10天,總量600萬單位。
(二)對孕婦梅毒患者的治療:早期梅毒患者如能早期治療可防止發生先天梅毒。
(三)早期先天梅毒患者的治療:對已經治療的梅毒孕婦所生的嬰兒,應進行臨牀及血清學檢查,直至血清學檢查轉陰或維持陰性三個月以上爲止。若發生臨牀症狀或放射學檢查有骨梅毒損害,或血清學滴度上升二管以上或持續升高時,或孕婦未經充分青黴素治療或無條件對嬰兒進行仔細檢查時,須給嬰兒進行治療。治療方法可用普魯卡因青黴素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每公斤體重予以5萬單位,連續注射十天,總劑量一般在150萬單位至300萬單位左右。對於不便連續注射而脊髓液正常的早期先天梅毒兒,可肌注苄星青黴素,一次注射每公斤體重5萬單位。